一场发生在加尔各答,这是用烟花、圣诞礼物为弹药的不流血的战争,是人心的战争。
当晚,加尔各答的天空释放了大量的焰火,全市十余万在今年入教的国教教徒,连同几倍于这个数字的他们的家人,正开心地看着新年的焰火。
这些印度藉的国教教徒,今天都对“神使”阿尔托利娅充满感激之情,在这一天,当地的教会给每个信徒发放了足够其全家饱餐一顿的“圣餐”。
不仅是这样,在前一天平安夜的晚上,穿着圣诞老人服饰的国国教徒,还分乘着数十辆事前准备好的马车,在城内到处流动,根据事前准备好的名单,挨家挨户地朝信徒家里赠送“神使阿尔托利娅”的礼物。
整个活动花费不小,但实际上国教和他们背后的英国政府,并没有为此多花一个英镑的钱。
宗教,本来就是一本万利的活动。
君不见,无数的愚夫愚妇,平时省吃俭用,一分钱一分钱地抠,但进庙烧香捐献搞封建迷信活动时,烧起钱来却毫不心痛。
中国如此,外国也不例外。
在印度,那一座一座庙里神明的“金身”(雕像),上面亮晶晶的东西,可都是实打实地黄金,这些“金身”都是无数信徒,包括大量的贱民、首陀罗,在宗教的洗脑下,从牙缝里抠出来捐献的。(注:具体的做法,是将黄金碾成薄薄的金箔,一张张地贴在雕像上粘上去,长年累月,无数的信徒积累下来的)
英国基督教(即国教)借着阿尔托利娅的“神迹”,在当地传教成功后,这一年来这些加入该教的信徒,无论贫富都没有少为该教进行捐献,至于各类“免费”的“义务劳动”所创造的“无形价值”,就更是数不清了。
宗教,实际上是这世界上最邪恶的剥削手段。阿尔托利娅在加尔各答玩的把戏,不过是山寨菲罗斯教从前玩过的:用将教民为该教创造的财富,拿出一部分来返馈给他们而已。
但就是这种用教民的钱救济教民的把戏,却让加尔各答市里的印度人们感动得泪流满面。
加尔各答这边,夜晚的天空烟花灿烂。而几百公里外的巴哈布尔市,这时却炮火连绵,爆火乍的闪光,照亮了被黑暗笼罩的城市。
截获了足够装备三个整编团的军火后,拉塔尼游击队补上了武器不足的最后一块短板,轻易地将正规军扩充到了万余人。靠着几次缴获,他更整出了两个炮团和一个坦克连。
这点兵力,如果遇上英军正规军当然还是不够看,但用来对付巴哈布尔市土邦领主的那点守备部队,却已经强大太多了。
圣诞节当天,拉塔尼游击队集中了手中拥有的数十门各型火炮,六辆坦克,上万人的兵力,对巴哈布尔市发动猛攻。
拉塔尼手中的六辆坦克全是在缴获至对手的十字军坦克。其中三辆是前期战争中的战利品,另外三辆是几天前袭击军火列车的缴获。为了让这支暗中替自己干脏活的游击队“补给方便”,英国人送到北方的装备,有意地都是保持型号一致以方便他们补给,而那列军火列车上,也有意准备了大量的坦克零配件以供维修替换。
十字军坦克是一款巡洋坦克,其是法国战役结束后装备英军的坦克。
法国战役时,英军参战主要坦克是kii型巡洋坦克和玛蒂尔达步兵坦克。前者是重量为13吨的巡洋坦克,火炮为一门四十毫米的坦克炮,机枪三挺,乘员五人,但装甲只有六到30毫米。
而他们的对手,德国的二号坦克,战斗重量超过十五吨,火炮相当,乘员四人,正面装甲最大厚度却达到40毫米。kii巡洋坦克因为皮过薄的弱点,以及缺少电台,和二号坦克较量时很吃力。
另一款玛蒂尔达坦克,虽然装甲厚度高达八十毫米,但i型只有机枪,ii型勉强用上了40毫米反坦克炮,但速度奇慢,遇上德国“三围平衡”的25吨重的三号坦克时,以及对手75毫米42倍径坦克炮时,也是饱受羞辱被打得大败,并在法国战场引发了轰动一时的“三号坦克危机”。
战后英国人痛定思痛,加快新式坦克的开发速度。当时十字军坦克已经开发出来正准备投产了。——法国战役坦克战一边倒的惨败,让英国人也意识到巡洋坦克和步兵坦克设计思想的落后,明白到攻、防、机动三围平衡才是坦克开发的正道。标准吨位为十九吨,依旧死抱巡洋坦克理念的十字军坦克也已经不合适宜。
但是当法国战役败得太快,面对兵临英吉利海峡的德国装甲大军,英伦三岛也是一日三惊,生怕德国人很快发动登陆作战。当时英国人也只能继续生产“还没装备就已经快过时的十字军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