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主要原因还是我们没有得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意志的结晶。”
尼赫鲁说着又用力地猛击了窗棂一下。
身为印度人中的精英人物,他当然不会象那些凡夫俗子般,被所谓的“神使”所蒙骗,他对现在正在加尔各答传教的阿尔托利娅的看法,也是认为她就象中方宣传的所说的那般,是民族意志的结晶而不是什么神明派到人间的神使。
这二者间的区别是很大的。
但是在普通人的眼中,二间却是没有区别的,甚至他们更愿意相信她是后者。
在印独问题上,甘地和尼赫鲁领导的国大党,都是非暴力不合作派。也因为其“忍者神龟”的特性,英国人才能容忍他们在印度印坛上存在。
如果能够杀掉那个英国“邪神”阿尔托利娅,自然对粉碎英国人的阴谋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不过甘地和尼赫鲁都是非暴力派,反对使用这种手段。
而这一年来在,无论是在中东还是在印度,抱着“屠神证道”想法的阿拉伯人、印度人不在少数,许多信仰受到“神圣冲击”的各类宗教的狂信徒,在绝望中对阿尔托利娅发动了不下百起的刺杀事件,但是在付出了上千条人命的代价后,所有行动连阿尔托利娅一根毫毛都没有伤到,反而让阿尔托利娅借机在信徒面前展现“神威”,收服了更多的信徒。
平安夜将至,甘地和尼赫鲁都在心中祈祷着:
“伟大的湿婆神啊,你何时才能降临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
去年这个时候,甘地和尼赫鲁还为西孟加拉邦获得的部分地区自治权而欢呼,但现在,他们俩人都笑不出来了。沿海地区的印度人急着想要变成“荣誉不列塔尼亚人”,内陆地区则是印共游击队不断扩张,打得新组建的土邦军哭爹喊娘,后悔不迭。而这个时候,英国人却以这是当地人的“内政”为由,无论当地土邦领如何哭求,他们就是不肯发兵相救。
第475章 圣诞节攻势
1944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深夜,一列从加尔各答开往巴哈布尔的火车,正行驶在漆黑的夜色中。英国人在印度经营多年,印度地区的铁路网非常地发达。不过这时期的印度火车,速度并不快(其实就算是二十一世纪也不快,大家明白的,哈!),在靠近杜尔加布尔时,在一个火车上坡的地段,铁路轨道两边的路基下突然出现大批身穿黑色制服的战士。
这些战士利用火车上坡时速度减慢的状况,飞快地攀上火车,很快控制了车头,然后将火车截停了下来。
这是一列运送军用物资的货车,车上装载了足以武装三个团军队的军火。第二次围剿作战失败后,拉塔尼游击队继续扩张,西孟加拉土邦城主惊恐万分下地再次向英国人求助。英方不愿意出兵,仅同意卖给他们三个师的军火武装自己。
这些土邦城主付了钱后,英国人通过铁路运来了第一批军火,结果“情报”泄露,军火在即将到达目的地的路上,被渗透进来的拉塔尼游击半途截获。
这批军火,英国人明面上是卖给土邦领主,实际上却是故意变着法子在送给拉塔尼游击队,以增强他们的实力,方便他们即将发动地夺取西孟加拉大城市巴哈布尔的军事行动。
经过一年的战争,此时的西孟加拉邦北部地区,当地土邦势力对这里的控制力已经非常地弱。一年战争下来,地方土邦领主组建的那支万余力的军队,早已在多场战斗中被打得七零八落,残余的部队又分散开龟缩在各个大城市。此刻的北部地区,双方的攻守之势已经易转。
印共拉塔尼游击队激进的斗争纲领,在得遭受印度旧势力强烈敌视的同时,也收获到了最底层贫民的热烈支持。当英国人故意不插手时,拉塔尼游击队在这儿农村地区的活动完全是公开进行的。
这列车火车上仅有二十名印度兵在押送,而当晚他们的食物,都被人事先前投放了安眠药,值守人员直到被游击队员将枪口顶到脑门上时才从睡梦中惊醒。
下药的人不是游击队,而是配合游击队行动的英国情报局第五处的人员。这场军火大劫案,本来就是英国人和拉塔尼自编自导的双簧戏。
没有放一枪,拉塔尼游击队就轻松地缴获了整整三个团的军火,其中甚至还有三辆英国人一并卖过来的“十字军坦克”和十余门火炮。这些都是英国人为拉塔尼游击队精心准备的“攻城装备”。
1944年12月25日,这一天是圣诞节。
两场战争正在西孟加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