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这个间隙,双方都在统计伤亡数字。不过两个时辰的鏖战,魏军就战损了两万五千人,韩军则好得多,但也有四千人战死。拒马阵更是四分之一已经被破坏殆尽。一比六的比例看似很高,但考虑到魏国的援军源源不断地到来,而己方的援军还遥遥无期。即便己方的援军抵达,策应虎贲营的舟师也要分出兵力来运输韩军渡河,在这段时间,己方的伤亡一旦过大,就无法守住渡口。所以,形势并不乐观。
魏军自然也知道时间的紧迫,所以稍事休整后,魏军就重整旗鼓,再次杀向西塘渡口。经历过箭雨的洗礼之后,魏军又开始一步步地往前推进。双方的战斗瞬间进入白日化,整个拒马阵到处都是人,一个倒下去,又会另一个补进来,为了脚下的尺寸之地,往往会有十数人甚至二三十人死去。
小半个时辰后,大梁方向升起阵阵烟尘,魏军一片欢欣鼓舞,毫无疑问,魏国援军的主力即将抵达。单单看烟尘,朱亥也可以判断出,至少有五万魏军袭来。一旦这五万魏军投入战斗,西塘渡口就不堪一击。对韩军来说,唯一的好消息就是西塘渡口毕竟狭窄,魏军的数量虽然占据绝对优势,但却施展不开。但魏军可以用连绵不绝的攻势来压垮韩军。
为了鼓舞士气,朱亥带领亲卫冲进拒马阵冲杀了一番,但效果却是不明显。韩军已经够努力了,但如果援军迟迟不来,虎贲营想要守住渡口,真的很难很难。
虽然韩军很不情愿,但两刻钟后,第二批魏国援军的身影还是出现在所有人的面前。魏军受此鼓舞,士气更加高涨!韩军虽然拼死抵抗,但还是在后退了十余步后才堪堪稳住阵脚。
朱亥死死盯住越来越近的魏国援军,绣着“信陵君”三个斗大字的旗帜迎风飞舞,这代表率领这支大军的乃是魏国丞相魏无忌。如果换做野战,朱亥完全可以擒贼先擒王,直接杀向魏无忌的中军。只要杀死或者俘虏了魏无忌,魏军也就败了。但对现在的虎贲营来说,最要紧的是守住渡口,等候尚未抵达的援军。这就束缚住了虎贲营的发挥!
“传令下去,为王上尽忠的时刻到了!在王上大军没有到达前,我们不能后退一步。我若战死,副将代我指挥大军,副将若死,裨将代之,裨将若死,校尉代之,只要我们虎贲营尚有一人活着,就不能失了渡口!”朱亥按剑而大义凛然地说道。
“喏!”朱亥身边的人齐声应道。
很快,隆隆的战鼓从西塘渡口的韩营最深处传了出来,中军帅旗和虎贲营的旗帜升到最高处,这意味着决一死战的时刻到了,而且,还是死战不退!哪怕战至只剩一人,也要代表虎贲营向敌军发起最后的冲锋!这就是虎贲营的精神所在!
第五十七章 兵临城下
魏军的攻势一波接着一波,以无可阻挡的排山倒海之势,将韩军逼的连连后退。韩军当然可以不退,但每一步的争夺实在太过惨烈,韩军若想维持住防线不后退,就只能付出比之前多三倍四倍甚至五倍的伤亡代价。为了更久地将魏军阻拦在渡口之外,朱亥只能下令韩军且战且退。得势的魏军愈加疯狂,拒马阵以可见的速度被破坏着。信陵君率领的五万援军抵达后的半个时辰后,韩军唯一可以依仗的拒马阵已经被破坏了一半。按照这样的速度,最多一个时辰后,拒马阵就会被破坏殆尽。
眼下防守拒马阵的韩军已经变成韩国舟师,朱亥把虎贲营尚能战斗的六千五百人集结起来,准备在魏军破阵后来一场反冲锋,挫下魏军的士气。当然,如果可以一举杀到信陵君的中军,俘虏或者斩杀信陵君,也是极好的。虎贲营的身后是三千弓箭手,这也是朱亥可以调动的极限。如果再多的话,就无法保证有足够的兵力压制从南北两侧涉水而来的魏军。
整个渡口都弥漫着两种气氛,悲壮的来自韩军,欣喜若狂的来自魏军。任谁都知道,接下来的一个时辰将决定这场战争的胜负。要么魏军胜,大梁得以保全,魏国调动更多的大军严守河滩防线,逼迫韩国接受眼前的结局。要么韩军胜,源源不断的韩军渡过丹水,围困大梁。
信陵君站在高处,看着韩军节节败退,也看着拒马阵后的韩军在集结,准备殊死一搏,隐藏在长袖里的拳头暗暗握得更紧。
“一定要胜利!一定要胜利!没有胜利,就没有魏国扭转乾坤的机会!”这是信陵君唯一的心声。
只是,剧本终究没有按照魏国希望的那样书写。千钧一发的时候,羽林军及时赶到。当隆隆的马蹄声从丹水对岸传来,当漫天的烟尘如同一条黄色的巨龙距离丹水越来越近,韩军是喜极而泣,魏军则是心神大乱。
韩腾在率领五万大军成功伏击晋鄙率领的一万魏军后,便按照韩王当初的吩咐,直接往西塘渡口而来。因为有步卒的拖累,导致韩腾大军行军的速度很慢。其实,日行七八十里的速度已然不慢,考虑到这四万步卒是从太原一路征战过来的,路上没有歇息片刻,就更加不容易。只是相较羽林军日行三百里的速度,韩腾自然不满。如果不是渡河的主力向来是步卒,颍川舟师的战船又太小,容纳不了几名全副武装的羽林军,韩腾早就率领羽林军先出发了。好在,在最关键的时刻,韩腾的五万大军及时抵达了战场。
在自以为必死的情况下,突然看到反败为胜的机会,韩军疯狂了,没有经历过这样情形的,很难形容心中的激动和欣喜若狂。在这一刻,西塘渡口的韩军只知道,自己一直没有被抛弃,自己可以为了这一场战争去死!士气高涨的韩军迸发出百分之两百的实力,不仅站稳了脚跟,还隐隐有反攻的迹象。魏军则是一时之间接受不了这样残酷的现实,明明只要一个时辰就可以胜利了,但在这个要命的时刻,韩军的援兵到了。形势陡然急转而下,魏军面对一个艰难的选择,要么速退,要么毕其功于一役,赌上自己的性命。
信陵君选择了后者。韩国援军虽然已经到来,但毕竟是在丹水对岸。俗话说,远水解不了近渴。丹水这一岸的韩军除了士气高涨些,实力终究没有很大的变化。除非丹水对岸的韩国援军可以成功渡河,否则,魏军依旧占据压倒性的优势。
朱亥自然也清楚这一点,将原本集结准备发动反冲锋的大军全都调入到拒马阵中,为的就是稳住防线。别看刚才韩军士气陡然高涨后,原本岌岌可危的防线不仅变得固若金汤,韩军还隐隐有夺回失地的势头。但朱亥知道,这只是士气的暂时作用。占据绝对优势的魏军只要熬过这一段时间,韩军的士气必然回落,自己在此之前若是不派援军的话,韩军终究还会节节败退。
当然,和防守住拒马阵同样重要的是指挥舟师把援军从对岸运送过来。这样的事情韩国舟师熟悉的不能再熟悉,韩国舟师在创建伊始,就被赋予这样的使命。对作为最为精锐,建军最早的南阳舟师来说,更是小菜一碟,至少,比防守拒马阵和魏军鏖战要简单许多。
信陵君则是把自己可以调动的所有魏军全部投入到战场,其中,大多数弓箭手被集中起来,以火箭攻击舟师,妄图毁坏战船。南北两翼攻打韩军大营的魏军也从牵制变成了真正不计伤亡的强攻。
时间,在这个时候显得格外重要。若是韩国援军先渡河成功,则韩国胜。若是魏军先攻克西塘渡口,则魏国胜。
魏军的弓箭手给渡河的韩军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为了防止战马受惊,第一批渡河的韩军以步兵为主。魏军又哪里会允许韩军渡河成功?!整个丹水上空,已经成为了火的天下,因为双方使用的多是火箭,又不计成本地疯狂攒射,密密麻麻的形成了红色的箭雨。燃烧的战船,滚滚的浓烟,战马的嘶鸣声,隆隆的战鼓声,中箭失足坠落掉进水中的韩军士卒,被射杀在浅滩上的魏军死士,整个丹水两岸变成了人间炼狱,原本清澈的丹水不仅变得浑浊,也变得血腥。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数以十计数以百计的人员伤亡。
伤亡在这个时候真正变成了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性命成了最廉价的东西,双方指挥官唯一想要的就是胜利!为了胜利,哪怕付出两万,三万,乃至七万,八万的人员伤亡也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