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页(1 / 2)

义军一过河,立刻有斥候回城禀告,两万清兵倾巢而出,杀向渑池。尚可喜率三千汉八旗将士督军,他在山西不止一次与义军交过手,知道那些人不堪一击。

大军辰时出城,午时左右,南阳城的信使飞驰而来。

南阳府内明军猖狂,三日前左若率军越过南阳北上,过了一天南阳知府才得到消息,信使纵马狂奔。四条腿果然跑的比两条腿快,终于赶在左若之前到达洛阳城下。

吴三桂当真一点消息也没透露给尚可喜。翟哲初次与他接触,许下的诺言全是勾起人心中痒痒的东西。

“报,报!”信使一路狂奔到尚可喜阵前,“王爷,明军北上了!”今年年初,投靠清廷的明军总兵不断反正,多尔衮为了拉拢汉人封了一批王,吴三桂和尚可喜都被封王。

前营兵马让开道路,信使到达中军。

尚可喜安慰喘气说不清楚的信使:“不要着急,缓缓说来!”

信使又重复了一遍:“明军两万三日前踏雪北上,不知在路上何处。”

尚可喜打了个激灵,命大军停下脚步。

第531章 结局或序幕?

路上一路畅通,尚可喜一面派人过河向吴三桂求救,一面龟缩回洛阳城中。

三天里,左若率两万买明军护送三万义军呼啸南下,赶在除夕之前渡江进入湖广。这里不像山西那么冷,更温暖的是人心。

“这真是个令人悲伤的故事。”翟哲听金小鼎诉说,他麾下这个其貌不扬的亲兵终于走出来了。乱世中,这样或者那样的人崛起,如同这样或者那样的人死去那般平常。

“还有一半人在太行山!”话到嘴边,金小鼎又咽了回去。了解了此事的来龙去脉后,他知道那些人的首级是留给吴三桂的功劳,否则那位平西王怎会轻易罢手。翟哲只说要金小鼎,没说要郝阳友。

这是心照不宣的秘密,也是不能再提的禁忌。

“辛不辱大将军之命!”

“走,我们出去看看吧!”金小鼎随翟哲走出宜城县衙。路边的角落里堆积了残雪。铁甲亲卫随行护送,翟哲难得穿了一回铁甲,大将军的装饰最威武。

城外的帐篷里乱哄哄的。这里条件简陋,但与山西相比,近乎天堂。

“大将军到!”火把通明,照亮了偌大的营地。各个角落传来掺杂哽咽的欢呼。翟哲现在对人心的把握已近乎炉火纯青,只是这么一瞥,这些人会牢记大将军的面容,否则他们只知道金小鼎。

翟哲不说话,他无需说话,这里的人都知道他是晋人。

巡视一圈归去,金小鼎同行。翟哲还没想好怎么去封赏他。金小鼎北方之行,可谓功劳卓越。以死间逼反姜镶,以大将军的名义统领义军,以潞州牵制吴三桂,再带三万人南下。

山西最大的收获在吴三桂,当然这三万人同样重要。

一直以来,翟哲对军队的构成非常留意。

收复江南后,他再也没在浙东征兵。军中最忌讳拉帮结派,江南人在军中比例过高对北伐不是好事。他们对北方太陌生,不像这些山西人,或者是忠贞营中的陕西人,做梦都想杀回老家。

在金小鼎归来后,襄阳城虽然还没有被攻破,战争好像变成一件很不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