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张颌等人的兵马安置在了临淄城南营之后,袁谭随即下令,派出多路斥候出去查探袁尚的下落,下书青州各郡县,极力打探白马义从余众的踪迹,并立刻写了一封书信,命人火速送往冀州,请袁绍居中调停,派兵搜索,相助青州各部救援袁尚。
忙完了这些之后,袁谭便立刻赶回太守府,并将亲信华彦、孔顺二人召至府内商议心事。
……
书房之内,袁谭终于再也掩饰不住了自己内心的喜悦,仰头哈哈大笑:“天助我也!真乃是天助我也!黑山军不顶用,想不到半路间却是杀出了一支白马义从,显甫啊显甫,此非为兄狠毒,实乃是你时运不济,命中注定有此解难!惜哉,惜哉啊!哈哈哈——”
袁谭下方,亲信华彦冲着他拱手一记长揖,欣喜而言:“恭喜大公子,贺喜大公子,那白马义从的余众与我军有杀主夺地之仇,其怨几不共戴天!如今三公子落在他们手里,断然是无生还之理!如今袁尚必死无疑,袁熙软弱无君主之风,袁买年幼难承大统,从今以后,河北之地,将再无人可与大公子一争嗣位,以大公子之雄才,数年之后,必可达成心中凌云之志,我等下属亲信,从此终生也可赖公子福荫矣!”
袁谭闻言点头,满脸都是欣慰快然之色,指着华彦道:“说得好!说得好啊!不过我等也不可太过得意,该做好的表面功夫,还是要做好的!特别是在追探白马军的这件事上,让军中的将校、探子、斥候,都得给本公子使出十二分的精神,在整个青州内都要张贴榜文,许下重赏,说什么都得把这支白马军给我揪出来!也好让在邺城的父亲看一看,我袁家弟兄是何等的情深意重,是何等的相互敬爱!”
亲信孔顺听了忙道:“公子,仅仅如此还甚是不够,公子不妨过几日以寻弟不得为由,对外称病,再卓王修提前撰写一篇祭文,等日后确定了三公子的死讯,拿回尸体,公子带病扶棺回往邺城,泣读祭文,到时候可收邺城群臣士子归心,更可令主公心中畅怀,何乐而不为之?”
袁谭闻言点头:“好,好!想不到袁显甫这刚一死,你们的点子却是一个接一个的都出来了,就依孔顺所言,先令王修撰写祭文一篇,务必要感人肺腑,痛断肝肠!另外令府中的下人开始向外散播言语,就说本公子因为思弟之痛,感染了风寒,一病不起……已是命不久矣了!”
二人闻言皆是一拜,同道:“诺……”
话还没有说完,便听守在书房外的亲信侍卫突然在外开口,对袁谭说道:“大公子,东城外派出的斥候进府,有要事要向大公子禀报!”
袁谭眉头一皱,不满的言道:“什么事这般着急?没看见本公子正在商议要事么?”
那侍卫犹豫了一下,开口道:“可是大公子,那斥候带来的……乃是三公子的消息!”
第八十四章 道高一尺
侍卫言斥候带回了袁尚的消息,整个书房之内顿时鸦雀无声,适才还笑的如同灿烂花儿一般的华彦和孔顺,听了这话,立刻都不吱声了。
袁谭面露惊恐,一双手掌握的嘎吱嘎吱直响,硕大的关节显露着骇人的苍白,仿佛正映射着他现在的无比落寞的心境。
“让斥候进来!本公子要当面听他说!”袁谭咬牙切齿,一脸的气闷与适才高兴的神情完全不同,截然是两个极端。
少时,便见那打探而归的斥候快步而来,冲着袁谭施礼作揖,高声拜道:“属下见过大公子!”
“虚套话免了!”袁谭大手一挥,单刀直入的问那斥候:“侍卫说你打探到了三公子的消息?莫不是发现了白马义从的踪迹?”
斥候闻言摇了摇头,回道:“启禀大公子,属下并未发现白马义从的踪迹,只是在临淄城以西的恒台,发现一人正向我临淄城方向而来,此人身着破烂甲胄,头披发散,满面污垢,虽是污浊不堪,但属下却也能认出他正是三公子无疑。”
“什么?!”
袁谭闻言大惊失色,拍案怒道:“休得胡言,三公子被白马义从的余众所擒,焉能出现在临淄城之西,而且还是独身一人?你确定你看的真切了!”
那斥候闻言急忙摇头,道:“大公子,属下昔日曾在邺城随军,后至青州,三公子的样貌,属下确实识得!更何况此等大事,非同儿戏,属下若不是仔细辨认,焉能回来向公子您禀报?断无识错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