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泽省的,定不负三爷所托。”
说着说着,杨家在宜良的棉纱厂和织布厂就到了。近千亩的规模,这厂子倒是不小,但杨猛却不怎么乐意了。
“这里就两个厂子?”
“嗯!负责筹建的洋技师说,这么大的厂子,在欧洲也算是大厂了!”
说起这个,丁泰辰也来了精神,这么大的厂子一建,杨家的洋布洋纱,也能自己产了。
“据我所知云南并没有大量种植棉花的所在,原料是走得那条商路?”
原料问题是工业化生产的大问题,棉纺织业不同于云烟,就是云烟,九成九的原料也是云南的茶叶末和滑石粉,现在的云南,好像还没有支撑这两个占地一千多亩的棉纱厂和织布厂原料需求的商路,这么做只会无限度的增加成本而已。
“大部分是珠江航道,少部分是滇西运过来的。”
一看杨猛的态度,丁泰辰就知道坏事儿了,这么大的厂子,已经建了一多半了,要是半途而废,几十万两银子,就打了水漂。
“不成!既然缅越印泰有棉花种植,那就把厂子迁到滇西去,这两个厂子,建到什么程度了?”
“六成!”
“那就好!将这两个厂子,改成棉纺织学堂,该上的机器设备留下一半运到滇西,剩下的就用来教授四省学生。
棉纺织业,要以女工为主,这事儿正好让三夫人去办!
记住,以后无论建造什么工厂,市场需求是第一位的,原料供应是第二位的,满足了这两个条件,才是一个工厂建立的时机。
伊犁是个种植棉花的好去处,这段时间正好让滇西的杜文秀带人去伊犁那边扩大影响,带上各国最好的棉花种子,伊犁不是要垦荒吗?让老爷子找一下林老虎,从他那里求几副字,也是咱们进军伊犁的好时候。
捎带着让四省的一些壮劳力多的家口,往那边搬迁,买通官府和伊犁将军,咱们慢慢的蚕食伊犁!”
能利用的东西,杨猛一样也不会放过,林老虎在宜良素有善名,几副林老虎的字画,就能敲开许多伊犁百姓的心房,有了共同的话题,融合的速度,就会加快。
带着一脸震撼的拉姆,杨猛骑着马快速的转了一圈新建的厂房,大型的厂房,完全是西式的建筑,几百平几千平的简单厂房,西洋也算是把建筑艺术,发扬到了极处。
不是说大清的技术不成,而是各有专精,建造园林楼阁,只怕西方拍马也赶不上大清吧?
“玻璃厂,是我催促了好几次的事儿了,现在还没有建成吗?”
昏暗的厂房,是一大败笔,但只要几个大玻璃窗,这个问题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棉纺织,可是个怕火的行业,陨爆,这个军事术语,在棉纺织业和其他干燥粉尘多的行业,绝对是灾难的代名词。
现在的照明,主要用的是油灯,这玩意儿在棉纺织行业的厂子里,绝对是最大的一个不安定因素。
“几个月前已经建成了,新出的一批玻璃板,已经在老宅装上了,效果比窗纸好了太多!”
玻璃绝对是个稀罕物件,运输无比麻烦,稍有不慎,就剩一堆残渣,一两银子进的玻璃,到了地方,卖出百两的价格,都是平平常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