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1章 总结会议(1 / 2)

经验总结会议上,研究员们自豪又兴奋的议论着“歼2”的突破,部份没直接参加试飞的研究员始终不敢相信:

“时速900公里,不可能吧!”

“一下就超过世界纪录那么多,是不是有什么地方搞错了?”

“真能达到这速度?”

……

在大家议论纷纷时,苏教授拿着一份文件走进会议室,声音因为激动而发颤:“同志们,我们根据雷达位置确认了最终时速:913公里!”

会议室瞬就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其中虽然部份人已经知道这个结果,但这事当然值得欢呼第二遍、第三遍……

等大家冷静一些后,王学新就起身打趣道:“同志们,试飞成绩虽然值得庆祝值得骄傲,但今天这是经验总结大会,咱们不能当作庆祝大会来开吧!”

众人笑作一团。

“‘歼1’1000公里公里航程我们是这么分配的!”

这也是为进入量产做准备……战争时期为了能让装备尽早在战场上发挥作用,通常没有太多时间试飞或者只做保守试飞。

苏欣赞同道:“团长说得对,越是这时候我们就越要戒骄戒燥。试飞实验不是小事,万一有什么问题没查出来,将来进入批量生产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还很有可能威胁到前线飞行员的生命!”

所以,最终的结论就是用于作战的燃油差不多,如果“歼2”用900公里的速度作战,300公里的燃油就是20分钟。

说着王学新起身走向会议室前的黑板,顺手拿起一根粉笔在上面边写边说:

“对对!”苏教授点头赞同:“我们今天开这个会目的是总结出优点和缺点,重点是找出缺点及时改正!”

陈杰风说的话虽有几分玩笑,但其实是大多数人的心声。

但是……

说到这王学新停了下回头望望一众研究员。

研究员们讨论了一会儿,苏礼国就起身问:“团长,我们这飞机的航程是不是还有不足?”

说着苏礼国就将目光往周围扫了一下,说:“同志们,1700公里的航程比起‘歼1’的确有很大的提升。但我军主要的对手可不是‘歼1’,而是鬼子的‘零战’,它的航程可是能达到令人恐怖的三千多公里。那是不是说,之前‘歼1’存在的问题,‘歼2’依旧存在?”

至于还有没有潜力,完全可以等批量生产后再试飞,这样可以减少许多风险。

王学新微笑着回答道:“‘歼1’的时速只有634公里,虽然比鬼子‘零战’快但速度优势并不大。而‘歼2’的时速却超过900公里……这将近鬼子‘零战’时速的两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的确连瞄准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在鬼子试图将战机指向“歼2”瞄准时“歼2”已经飞得没影了。

“这不对吧!”和志民反驳道:“一场战斗应该是取决于时间,比如用‘歼1’需要30分钟打一场空战,‘歼2’很可能也需要30分钟。但‘歼2’这30分钟需要消耗的燃油就会比‘歼1’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