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后,赵诚终于带着大军抵达了贺兰山外,亲卫军、贺兰军、安北军、朔方军、潼关军和骁骑军伴驾在侧,郭德海的陕西军带着几乎耗尽的辎重还未追上来。人人满身征尘与疲惫之色,在众将的劝说下,赵诚不得不在此地暂时休整。
巍巍贺兰山,岿然不动。
大军云集,连营十里,将士们聚在赵诚的左右,目视着贺兰山,心思却全部飞到了中兴府。赵诚扼腕长叹,连日来的奔波与心忧让他消瘦一圈,他的目光饱含着无穷的杀意。
郭侃等人前来见驾,见到了郭侃,赵诚脸上的忧虑就多了一丝欣慰之意,贺兰山见证了一位英雄将军的横空出世。
“仲和,你现在有资格独当一面了!”赵诚虽忧心如焚,仍然耐心地听完郭侃等人的禀报。
“强虏南侵,家园沦丧,百姓涂炭,属下身为大秦儿郎,愿为吾王誓死杀敌!”郭侃道。
何进见神策军与自己留下部下,个个战衣褴褛,汗水、血渍与尘土结成黑黑的板块,恰如仍穿着黑甲的神策军一般。他既感到骄傲,也感到一丝遗憾,林岷等原安北军将士本是何进的部下,只是何进听说他们在大敌逼近之时,却各有主张,以致错失机会而被围困。何进见赵诚有意提拔郭侃,便顺水推舟提议:
“国主,神策军威武,郭统领机智勇敢。他现在这数千将士,不如另设一军,就叫黑甲军!”
“好,黑甲军就黑甲军,神策军你用得顺手,仍归你节制。”赵诚嘉许道,“仲和以后就是我们的定远侯,你们郭氏父子均是孤的忠臣良将也,孤得你们父子效忠,是孤的福份,夫复何求?”
郭侃心中大喜,正要谦让一番,骁骑军统领、冠军侯叶三郎上前贺喜道:“恭喜、恭喜!”
“哪里、哪里!”郭侃拱手道。这两人一直处于竞争壮态,此番郭侃挟此大功,不仅在爵位上与叶三郎平起平坐,统率的军队俨然为一方面军,却不是如今的叶三郎可比的。
“郭统领辛苦了,我骁骑军将士此番北伐还未太活动筋骨,不如贵军稍歇,叶某甘愿为贵军先锋!”叶三郎道。他嘴上说得挺客气,其实他是想冲锋在前再立新功,好歹不要被郭侃比下去。
“骁骑军的儿郎们,郭某可不敢任用!”郭侃瞪着他道,“他们打马毬尽会使绊!”
众人露出笑意,旋即又恢复了焦虑之色,都急不可耐地等待着将来的决战。
“全军休整一夜,仅此一夜!”赵诚命令道,“明日全军南下,孤要与察合台一决高下!”
第五十五章 秦王的反击(一)
察合台心神不宁。
被他用刀逼迫和用欲望武装起来的仆从军士气开始低落起来。当所有的欲望实现的可能性落空之后,仆从军的眼里只有不断伤亡和中兴府血色的城墙。中兴府那高大坚固的城墙就如同一个怪兽,每天吞噬着无数条活生生的性命,令仆从军不寒而栗。然而蒙古人仍然不停地呼斥着他们,驱赶着他们,让他们送死。
粮食一天天地减少,仆从军被迫减少口粮,而蒙古人却每天酒肉不断。仆从军们敢怒不敢言,一边忍受着死亡的威胁,一边忍受着大营中缺粮少医及夏天大营中无处不在的蚊蝇、恶臭。
贵由与拜答儿的联军在甘、凉之间被牵制住,手上的军队每天都在递减。每天都有他们二人派来告急的信使,辗转绕过凉州来到察合台的大营之中。
察合台的大营中弥漫着失败的阴影,部下的千户们纷纷或明或暗地建议大军尽快撤走,从长计议,下次再来进攻。这种失败的论调令察合台恼羞成怒,他认为这有损于自己身为可汗的威望,更是对他本人英勇善战的质疑,数十年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自豪感和优越感蒙蔽了他的双眼。
新官上任三把火,更何况他刚当上可汗不过两个多月。他内心中认为自己早就该当上可汗,可汗的位置本就应该属于他察合台,而不是窝阔台。并且他认为自己有能力干出一番“丰功伟绩”来,直追他的父亲铁木真。
“大汗,贺兰山外发现敌军主力!”亲卫们报告说。
“好啊,真是一件大喜事啊。”察合台听到这个消息,喜不自禁,“敌人缩在中兴府这样的大城内,我军野战的本领无法施展。今日,不儿罕有个野种居然敢不自量力地南下与我正面对敌,不是正中我怀吗?哈哈!”
察合台似乎一扫连日来的晦气,变得眉飞色舞起来,帐中的女人们也因为他的开怀大笑而将提心吊胆的心情放了下来,刻意讨着他的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