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页(1 / 2)

“公子,我观蒙古人,无论男女老少,皆是骑马的好手,今日一声令下,一盏茶的功夫所有的人都准备停当,蒙古人的强盛绝不是浪得虚名!”何进叹道。

“正所谓马背上的民族,骑射乃谋生之手段,蒙古人招之既来,就俨然是一支军队。”刘翼道。

“更可怕的是,他们虽都不曾为一军,看似一哄而上,但进退有度,前有先导探察之人,两翼有护卫观察,如有军令一般纪律严明。”王敬诚补充道。

三人感慨良多。

耶律文山这次也参加了,他听了这几人的话,很不以为然:“这没什么奇怪的,他们在秋天围猎就是这样干的。老鼠天生会打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们汉人会种地会侍弄蚕桑,畏兀儿人天生就是商人,蒙古人生在马背上,他们将自己在打猎中学到的用在打仗上,也不足为奇。”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所以说,这世间处处皆学问,若是抱残守缺,对别人的东西视若无睹,那就落了下乘。”赵诚见王刘何三人有些气馁,笑着道,“诸位在这里,可以多看多听多想,蒙古人可以做到的,我们也可以做到,而我们有的,蒙古人却学不来!此消彼长,谁优谁劣,一想便知!不可好高骛远,也不可妄自菲薄。”

“听君一席言,胜……”那刘翼刘明远又长揖到底。

赵诚很看不惯他这个做派,打断他的长揖:“得了、得了,哪来这么多礼,还是学文兄练家子爽快一些!”

这只能怪他自己,谁叫他老是好为人师的姿态,这么谆谆教诲,人家刘翼也是个好学青年,好歹也表示一下不是?

第二天天刚亮,所有人简单吃了点食物,然后都上路了。

忽图勒让人在队伍的左前右远远地散开,沿着这一大群野马群留下的印迹继续追踪。到了中午时分,人们都又困又乏,那野马群似乎从不在一处停留太久,众人不禁信心受挫。

刘翼很显然已经很累了,骑马并是他所擅长的活动,他全身僵硬地挺在马背上,如同一根木头,胯下的马一颠一颠,他的屁股就不得不顺势抬起——估计他的屁股已经磨得受不了了。

他仍然坚持着跟着队伍,因为昨天蒙古人的讥笑让他受了很大的刺激,那夜赵诚的那一段话也让他更觉得有必要坚持下去。

与他相比,王敬诚的骑术要精进得多,更不必说何进了。这两人虽然紧跟着耶律文山后面,却很认真地观察着蒙古人的一举一动。

“这一处的马粪很新鲜!”走在大队前头的忽都一扬马鞭,冲着众人说道,“所以,大家不要停,估计野马群就在不远处。”

“噢噢呼呼呼……”众人信心大振,喊着号子,跟着前导队伍向前奔驰而去。

※※※

注1:【海冬青鸟】一种猎鹰,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喜欢利用这种猛禽捕捉猎物。其中白色的,尤为珍贵,有吉祥如意的寓意。

第二十九章 野马之王(二)

当太阳上升到了最高点,然后开始往下降的时候,众人终于发现了野马群的所在地。这里已经是亦马儿河上游的一条支流之地。

忽都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还有赵诚等人,几人悄悄地趴在地上观察着,热切注视着山坡下黑压压的野马群,一时忘了呼吸。

野马自由自在地在草原上嬉戏,中午天热,马群都将自己泡在河中,在河中奔跑,激起那大片大片的水花四处飞溅。它们自由,它们畅快,是那么的无拘无束。它们的国王,似乎很不屑跟它的臣民们共乐,它逡巡在马群的四周,像是一位天生的守护者,守护着它的家园。

“这是看过的最大的一群野马,也是我见到过的最雄壮的野马!”忽都称赞道。

“不儿罕,你还是说错了,根本就不止五百匹嘛!”莫日根笑着道。

赵诚的眼里只有那匹野马之王,自从昨日一见,它的神采就吸引着他,让他无时无刻不热血沸腾。冥冥中,似乎有个声音在他的脑海里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