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页(1 / 2)

击沉敌方战舰,最好的手段就是将其出动前就将其偷袭击沉在港口里。

早在战争爆发前,李华梅和林汉、汉娜讨论后,制定的诸多根据舰灵自身特性而制定的战术,其中之一就是偷袭敌方停泊战舰的军港。

但在雷达技术不断进步的现在,尤其是在敌方已有防备的宣战之后,要想达成这一战术目的并不容易。

但凡事没有绝对,1940年英国海军偷袭奥斯陆成功的这一战,给林汉一家人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现在正在珍珠港作夜间空袭训练的日本海军航空兵,使用的飞机是一款新设计的,去年六月刚服役的双翼攻击机。

1937年中国战争结束后,全世界各国空军同时意识到了双翼机的时代已经过去,包括日本在内都在第一时间停止了双翼机的开发。但在1940年英国海军用速度极慢的剑鱼攻击机偷袭奥斯陆时,德国海军即使有舰魂提前预警,可是紧急出动的bf110夜间战斗间,却愣是对着贴海低速飞行的剑鱼毫无办法,眼睁睁地看着一票剑鱼以“龟速”突破拦截攻击战列舰成功。

物极必反。

意识到这一点后,林汉把此战的教训告诉李华梅时,当时林汉就提议,未来的日本海军,可以复制英国海军所用的手段,也用类似的低速攻击机夜间破防偷袭敌方的军港。

根据李华梅的意见,日本航空部仿照英国人的剑鱼攻击机,很快开发出类似的产品。

这款使用落后理念设计的双翼攻击机,使用了一台1000马力的风冷发动机,其动力比剑鱼的750马力还要高出三分一,而四片机翼又宽又大又长,翼载比剑鱼还要低。

设计之初,李华梅的要求是:

1机身表面尽可能地使用编织物或木板类的非金属材料,以减少雷达反射讯号。

2一切围绕着追求低空低速性能为出发点,保证其在挂载一枚五百公斤~700公斤重的航弹作低速飞行时也能具有极佳操纵性。

总之,这款被命名为“蝙蝠”的双翼攻击机,本身就是为了执行夜间低空掠海偷袭任务而专门开发的夜间攻击机。

由于只是追求极端的低空低速性能,所以该型双翼飞机本身没有什么技术难题需要攻克,所以开发的速度极快。“蝙蝠”攻击机于1942年五月交付日本海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其一直在日本海军的护航航母上服役,主要执行的是反潜雷击机的任务。当日在珍珠港外海被击沉的那艘美国潜艇,当时日本飞行员驾驶的就是蝙蝠攻击机。

这款蝙蝠攻击机,在携带枚七百公斤重航弹的情况下,仍然可以90公里小时的低速在低空飞得四平八稳。扔掉航弹后,更可以在80公里时速的状态,轻松地在空中做破s机动。

占领珍珠港后,数个蝙蝠攻击机中队进驻珍珠港,每天夜里都要在这里进行夜间低空飞行和投弹训练。考虑到美国海军现在在港口停泊时,都垂下了防鱼雷网,所以蝙蝠攻击机训练时都进行超低空飞行投掷航弹为主。

第414章 死亡轰炸

三月中旬后,东京就开始进入阴雨绵绵的雨季。日本是典型的海洋气候,三月份时,北京还是冰天雪地,而日本则已进入春暖花开的季节。

三月二十日这一天,早上七点,位于东京长谷汀的一家米店,门口早就排出了数条数百米长的人龙。队伍是昨晚开始开始排起的。人们排了一夜的长队为了买米——买来自菲律宾和加里曼丹岛的优质大米。

在东京城内,有数家带着皇室背景的米店,每星期会定期向东京的平民“平价”供应来自南洋的大米,东京的平民每月可以凭证购买十斤。只是这些投入在东京的大米的数量并不多,数量有限,分担到人头上时,根本无法保证东京城内的平民每人一份。

从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国内在“财富分配”问题上,就陷入了一个怪圈:大资本家对国民疯狂地压榨与剥削,无论台上的政党们提出了多少口号,表决了多少议案,日本国家利益基本都是大资本家所攫取,日本人民并没有得到利益。

国家对内宣传需要向外扩张掠夺才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然面对外扩张掠夺抢来的财富和利益,百分九十以上都财团财阀们吃得干净,而平民依旧只能痛苦地忍受战争带来巨大负担。米骚动就是历史上二战结束前,日本国内经常上演的戏码。

二十日早上七点,长谷汀米店厂黑岛命令店员打开店门,几秒后,米店柜头前蜂拥而要抢购大米的挤得严严实实。早有准备东京警察挥舞地警棍维持着秩序。过去的几个月里,曾经发生过蜂拥抢购大米的踩踏事件,甚至有人身亡。为防悲剧重演,所以每次“平价为店”开门时,东京警方都会过来维持秩序。

1938李华梅卧底日本成功,以“神本守护神”的身份出现在的崇仁天皇面前时,提出的唯一一个要求,就是要求让日本平民也享受到“战争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