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特中将不解的是,在过去十天的轰炸中,日本人投下的上千发大赫拉克斯,命中精度比从前的两千发要许多倍。真正的原因是这些航弹上同样安装了无线电校正引导装置,可以在空中修正命中位置。
这种改进型的大赫拉克斯。之所以到现在才投入实战,纯粹是汉娜为了榨干日本人钱的原因。套用她的话来说。太早把好东西卖给日本人,他们就不会买更多的德国军火了。
仅靠着这两种新式武器,十二月二十四日,日本人就将瓦胡岛上的残存炮台几乎一扫而空。
肖特中将更不知道的是,当时瓦胡岛上空日本方面还准备另一种比hs293命中精度还要高的超级武器:he177神风型。
具体的制导方式,是由一名被军国主义思想洗脑严重的日本飞行员,架驶着塞满炸药的飞机直接撞向山腰间的目标。不过这种“人力制导”的手段,由于当天hs293ii型滑翔无线电制导航弹出色的表现,最终没有得到登场表演的机会。
十二月二十四日刚刚开战,瓦胡岛上的美国守军就被日本人废掉了最有力的反登陆武器。
而被肖特中将称为“吞噬一切的火焰”,并不是指这两个月来在国际上名声大噪的,壳体漆成绿色,105吨重超级航弹“大赫拉克斯”,通常情况下,日机在他们登陆部队的主攻方向,哗啦啦地飞来十几架中型轰炸机,一口气在低空投下二十多个带着小降落伞的小航弹。
这些外型上看上去象圆柱形的啤酒桶的航弹,下面伸出一根长铁杆,系在降落伞下飘飘忽忽地向下降落,慢悠悠地落在美军的防守阵地上方。
随后,在接连发出的比平常炸弹爆炸声要小得多的声响中,大地被一团团白雾般气体笼罩。地面上的美军还没来得及弄明白是怎么会事时,猛然间,雷霆万钧,大地震颤,顿时,数十个足球场大小的地面上火光闪闪,树倒屋塌,惨叫连天。
在爆炸现场,所有死者人员或被烤焦,或窒息而亡,受伤的极少。奇怪的是,死者的尸体都很完整,没有弹片的杀伤痕迹,只是嘴巴大张。极具惨状的是死在隐蔽工事内的士兵,他们在垂死前都抓破了自己的喉咙——死于窒息。
云爆弹!
这是林汉和汉娜这对狗男女开发出另一款超越这个时代二十年的超时空武器。其是1943年六月才刚刚研制成功,瓦胡岛登陆战时,德国人极大方地以提供给日本人试用,一经登场就取得了震惊万分的巨大战果。
肖特中将所说的“吞噬一切的火焰”,正是指云爆弹爆炸腾起的巨大蘑菇形火焰。
瓦胡岛缺少良好的优适登陆的海滩,唯一最佳的登陆地点珍珠港,其航道又被美军事前用沉船封堵。
但是,再好的天然要塞,再艰险的海滩地段,如果没有活人防守,也不过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险滩”而已。
二十四日,瓦胡岛附近的毛依岛、茂宜岛上,不断地起飞飞机,不停地朝海滩的美军驻守阵地投下大量的德国人提供的云爆弹,在云爆弹窒息性的杀伤力面前,守卫海滩的美军大片大片地死亡,以至最关键第一道防线,出现了大量的防守空白。
借助遥控制导航弹摧毁炮台,云爆弹大量地屠杀毫无准备的守军,二十四平安夜这天,进攻的日本海军陆战队以极小的地代价,在瓦胡岛周围的十几个滩头取得了突破,占领了大片滩头阵地,并在天黑之前,一度将控制区深入到内陆两千米范围,为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奠定了极好的基础。
当晚,为了将登陆的日军赶下海,肖特中将组织了一支敢死队对各处滩头的日军发动反冲锋,却在日军舰炮和登滩部队的联手打击下惨败而归。
到了二十五日圣诞节这天,夺岛的日军已将超过六千名的士兵送上瓦胡岛,进一步扩大了占领区域。
在1942年的最后几天里,登陆的日军和岛上的美军,在瓦胡岛上的每一个角落展开惨烈的厮杀,此时的美军,既无制空权,又无重炮掩护,虽然有残余的要塞坑道为凭,但全面失败已成定局。
岛上的美军在1942年九月时还有超过三万人的守军(包括战时从居民临时征招的青壮),但是到十二月二十四日日军发动夺岛作战时,守军数量已经下降到两万七千人。约有五千人直接死于那三千多颗大赫拉克斯的轰炸。
夺岛作战发生时,岛上美军的士气已经极其低下。
战斗打到1942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时,岛上美军已失去了瓦胡岛平原上的所有的控制区,被迫全面龟缩到两座大山内继续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