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在八月,在印巴北部的战场,苏联红军经过几个月的“稳扎稳打”,拿下了阿富汗,夺取了克什米尔,占领了整个巴基斯坦,终于实现了沙皇时代几百年梦想:将熊爪伸进印渡洋里洗手。面对庞大的苏联红军,精力都放在欧洲和德国人“搅基”的英国政府,只能空间换时间,前线军队步步后撤,一直溃退到印度境内。阻碍苏联红军前进的,仅仅只是补给问题,更重要的是德国的原因。
斯大林是个稳键的军事家。
德国会在一个月内打败法国,完全出乎斯大林的意料之外。几年前林汉和斯大林的会面时,林汉“粗略”地告诉斯大林,“历史上”德国在“三个月”内打败法国,当时斯大林还认为林汉是在吹牛“少报”了时间,但事实证明其实他是多说了。
即使现在苏德同盟了,但这个同盟依旧十分地脆弱,斯大林防备德国之心远胜防备英国。虽然这场战争苏联人在土尔其和巴基斯坦方向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进展,但斯大林的注意力始终放在欧洲。
在这样的情况下,斯大林再疯狂,也不会激进得将铺子铺得太大,占领了巴基斯坦,取得了印度洋的入海口后,斯大林已感到非常地满意,决定稳一稳消化前期的所得,所以也在这时候配合德国向英国提出“和谈”。
与此同时,在印度东部,经过大半年的准备,解放军也将公路修到了印度边境,仗着半年多的物资贮备,几十万解放军涌入印度,深入印度境内约五百公里的纵深,“解放”了东北印度,然后同样因为补给的原因,也主动地停止前进。和苏联相似,解放军也面临着战线太长,补给困难的问题,战前解放军制定的战略目标,也只是解放东北印度,同时借此增强对藏南地区中国国土的联系力度和控制力度。在取得了缅北地区后,中国和藏南的联系被大大加强了。
和苏联相似,解放军此战的战略目标,也只是解放东北印度,将其从英国的控制下“独立”出来而已。
本土反战情绪高涨、直布罗陀危机,印度面临崩溃,三管齐下之下,即使有美国表弟在身后输血助力,英国政府终于也支撑不下去了。
第333章 没有永远的敌人
历史上在1945年,英奸丘吉尔被赶下台后,接替他的是现在的工党党魁艾德礼,随后的几个月里,德国战败投降,日本也很快步德国的后尘完蛋。
此时,苏联虽然得到了半个东欧,自身却元气大伤,英国虽然人命损失不大,却也财政接近破产,只有美国,一枝独秀的美国,凭着其强大的军力,以及多得吓死人的海军,一举成为世界霸主。
此时的英帝,仍然不甘就此退出世界的舞台,仍然想挣扎一二。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将世界两极化,想引发美苏对抗,让大英帝国借此喘上一口气,然而美苏两国政府首脑都不是傻瓜。
从1945年后到朝战,美国基本上就在忙一件事,彻底拆掉搅屎棍英国,确立自己在资本主义世界唯一的话事人地位。
1945后的那十几里年里,英美关系是十分地奇葩。
从英国人的角度来说,传统的大陆政策导致其对希特勒控制欧陆产生恐惧,由此导致导致了一系列混乱的决策,以致催生了丘吉尔这个头号英奸。为了让美国成为盟友,丘吉尔基本上把大英帝国能卖的都卖了:1)加勒比的几乎所有海军基地2)英国所有尖端科技的图纸,包括雷达,原子弹的理论验证等等3)英国本土和所有殖民地向美国完全开放。
在真实的历史上,英国人的想法是盟军从地中海登陆意大利和巴尔干,坐看大小胡子在波兰互相放血,最后盟军下山把两个一起收拾了,这样搅屎棍又是欧陆唯一的强国了,又有着从苏俄铁蹄中拯救东欧和巴尔干人民的光环,和美国平分世界,想法很好也很想当然。
但是世界从来不会轻易按照人们的最优想法运行的。
北非的火炬行动之后,罗斯福在卡萨布兰卡摆了英国一道,给斯大林吃了定心丸,表明了消灭德国前我们都是盟友这个态度,实际默许了美苏平分欧洲的大势,对英国佬的地中海战略美国人作出不反对也不支持姿态。逼得英国人只好自己下场玩了一把安吉奥登陆战,结果打个意大利都差点被推下海。
到雅尔塔会议后,美苏瓜分世界的新格局已定,三巨头合照只有丘吉尔苦笑,布雷顿森林凯恩斯几乎是在求美国人在贸易主导上放搅屎棍一条生路,美国人不为所动。两个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民自然啥也不懂,但看出苗头的不列颠精英活撕了丘吉尔的心都有,这也是后来丘吉尔在英国国内选举被赶下台的重要原因。
战后,不死心的搅屎棍英国佬巴不得美苏立刻打起来,一方面把罗罗的发动机送给苏联——后来成为著名的米格15发动机的来源。一方面在联合国大谈铁幕,玩起了美苏对抗的冷战,难道英国人精神分裂了吗?
不是,英国人当时的如意算盘,是打算用一个强大的苏联吓唬美国,离了我搅屎棍,欧洲防务靠谁?为此工党甚至不惜养苏自重。可惜,一战时巴黎和会做的太恶心,美国人不愿当第二回傻子,而且一个强势的苏联实际上也是美国需要的(否则怎么收欧洲的保护费)。
另外,英国人大谈战后国内经济多么困难,言外之意是想赖账,赖掉租借法案欠下的一屁股美债。美国表示想赖可以,一方面联络苏联共同和甘地联络,一方面加紧把布雷顿森林并入联合国体系,47年尘埃落定,布雷顿森林进入联合国框架,一个月后美苏双重背书的印度独立,加拿大签署北美防务一体化协定,大英帝国彻底成为历史。
历史上英国人最后的一点挣扎,苏伊士运河战争,老欧洲对美苏霸权的最后一次反抗,英法在战场上大胜埃及,战场外被美苏联手制裁,法国破釜沉舟提出和英国组建共主联邦对抗美苏,搅屎棍哪有这个勇气?宁可做狗不愿做人。美苏彻底放心了,之后才是真正意义上属于美苏两国刺刀见红的冷战博弈时间,英国在多年挣扎无果后,最终不能抗拒美帝的强奸,就只能张开两腿享受,不甘不愿地当起了小弟弱受了。
对这比这段真实的历史,汉娜、林汉或者和中共领导谈起此事时,在这个历史被粉碎的位面,中苏德三国联手对付英国,战争要打成什么样的程度,就很值得值得思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