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页(1 / 2)

从十二点起,无论是唐宁街十号的门口,还是海军总部大楼的门前,逐渐地聚集了大量的人群。皇家海军正一步一步地步向深渊,从广播里听到这个消息后,英国普通民众哪里承受得了这种在战争第一时间感受到战败“福利”的煎熬,早早地就自发地组织起来到政府门前。

当劝降书在广播里被播出时,海军大楼里鸦雀无声,海军大楼外的“围观”群众也集体失声,整个英伦三岛,同样也一片沉默。

几乎所有人了都屏住了气,等着收音机里传出拉米利斯号舰长伯特的选择。

他的选择,将决定这场战争未来的走向。

“你绝对不能投降!”

作战室里,一直沉默的丘吉尔突然跳了起来,然后就象溺水的人捞到一根稻草般大吼着,对着室内人员大叫道:“立刻给我联系拉米利斯号,告诉伯特舰长,他不能投降!如果他真的投降了,大英帝国就将彻底地输掉这场战争。”

丘吉尔很清楚,现在的英国民众的情绪,已经和拉米利斯号的命运绑在了一起,如果拉米利斯号的舰长投降,英国的民众最后一点的战争意志也会随之消散。对大英帝国来说,这意味着彻底的灾难。

“这场战争,如果我们不能以胜利者的身份结束,那么日不落帝国就会彻底地毁灭!伯特,他不能降!”

有人回答他道:“我们一个小时前就无法联系上伯特舰长了!他们的无线电室可能被德国人打坏了!”

第285章 一个时代的终结

发动战争是容易的事情,但是如何结束战争,却是最艰难的事情。

二战历史上,法国战役结束后,德国就向英国抛出了“和平”的橄榄枝,却被英国人毫不犹豫地拒绝,然后战争就在德国不情愿的情况下继续进行着,直至其最终战败。

在这个被穿越者严重扭曲的时代,这场苏德联手发动的战争的中止点在哪?即使是穿越者的林汉自己,也已无法把握了。

未知,本就是林汉这个以粉碎历史为乐的穿越者最大的乐趣之所在。第三次挪威海战爆发前,林汉最想知道的答案就是:万一海战的结局再以德国海军的大胜告终,失去了全部海军主力舰的英国人,还会再象历史上一般,咬紧牙根把战争打下去吗?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第三次挪威海战之前,林汉和汉娜花费大力气搞了这个“现场广播直播战争”的把戏,就是为了能尽早地将英国人驱逐出战争进行的一次尝试。

把英国人逼得和德国停战,对德国的好处自然是不言而喻。英德国停战,美国人就少了最重要的能插手欧洲涉入战争的支点。那样欧洲大陆上就只剩下法国最后一家,而没了英国帮手,德国在短时间内推倒法国,林汉和汉娜都是信心十足。

战争爆发前要从最坏的角考虑问题,战争爆发后,则要往最好的目标努力。

此次对英广播,汉娜收罗了德国国内传媒界的所有精英,此外还有大批的心理学家加盟。在那个对英广播,声音甜美的女播音员身后。站着的是一个数目超过百人的庞大团队。

女播音员广播用的稿件,是这些上百人的团队精英联手处理加工过的。播音时的语气腔调和气氛控制,以及稿件的内容,并不是狂热地宣传德国人的“赫赫战功”,而是被要求从“人道主义”和“悲天悯人”的立场描述这场海战。在宣传的过程中。把德国想要和英国停战的“想法”向英国人说明白。

当德国海军借助航空兵的优势取得对英国海军压倒性的大胜时,播音员以“冷静”和“感伤”的语气报道前线的战况时,胜利的结果只是稍稍地一笔带过,谈得更多的,却是听众中参战水兵家属们最为关心的,被击沉和正在沉没的舰上现役水兵的命运。

在广播里。德国播音员大谈“战场上的骑士精神”,大谈德国海军拯救被击沉军舰上的英军水兵行为,对英国听众“好言安抚”。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英国民众接连不断地听到皇家海军连续失败,乃至最后全军覆没的消息后。此时民众的心中通常会产生两种情绪。

一种就是狂热无比的复仇情绪,这种情绪会导致战争继续持续下去,而这是德国人最不想看到的。

另一种则是“让这场该死的战争早点结束了罢”的逃避情绪,而这正是汉娜和林汉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