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页(2 / 2)

那位来自俄罗斯的“战斗的民族”的移民“鶸嫂”,看到衣裳不整的法夫尼尔和三个丰乳肥臀的德国女“龙骑兵”,大怒之下抄起一旁的啤酒瓶子砸在法夫尼尔少校的脸上,当场嗑断门牙两个,可谓损失惨重。将酒吧女郎赶出房间后,她合上了大门……

第二天,位于基尔港的萨菲罗斯教堂里,教主汉克再次见到法夫尼尔少校时,只见他鼻青眼肿,脸上、脖子上尽是爪痕,可见昨夜战况之惨烈。

“求求你了,快让魔神萨菲罗斯大人带走我老婆的灵魂吧,我快受不了……”

惨遭家暴的法夫尼尔少校几乎哭着向汉克教主乞求道,当然他的这个愿望,是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

有人喜也有人悲。

就象林汉将他的乐趣建立法夫尼尔的不幸之上,当德国举国上下为挪威海战的大胜而狂欢之时,英伦三岛却一片愁云惨淡。

十二月七日这天,唐宁街十号门口挤满了愤怒和悲伤的民众。

皇家海军在挪威海上惨败的消息,已经传了出来。二十多艘军舰沉没,接近一万五千名水兵葬身大洋,死者家属的眼泪,几乎将唐宁街十号淹没,而死者家属的愤怒则几乎将首相张伯伦烧死。

败军之将菲利普斯司令已自杀谢罪,另一个败军之将霍兰中将也葬身大海,但是总得有活人为这场大败承担责任。

海军部长丘吉尔按理说应当是第一责任人。

但是在这事上,民众却没有太责怪他,而他本人也很会保护自己。

1935年中国事变时,正是丘吉尔不惜以自己的政治前途为抵押,动用关系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向中国前线的皇家空军提供格斗士战斗机以替换更加落后的斗牛犬战机。

虽然中国空战皇家空军惨败,但丘吉尔的先见之明还是赢得了国民的信任。

“卖国贼工党”愚蠢地和德国签定海军条约,解开了德国身上的枷锁时,最强烈反对的人是丘吉尔。

建造乔治五世级战列舰,跑上跑下,强烈要求增加海军军费的人还是丘吉尔。

此番战败,身为海军部长的丘吉尔虽然是第一责任人,但在民众看来,却不是他的罪过。这几年来丘吉尔为了增强皇家海军的实力,四处奔波大家是有目共睹的。鼓吹德国威胁论,对中苏德三国联盟威胁性的警惕,也是众所周知的。

在民众的眼中,过去几年的丘吉尔部长,就象是特洛依战争里的女祭师卡珊卓拉,他预见到了一切危机和悲剧,大声疾呼过,可是却没有人肯听信他的话。

挪威海战结束后,皇家海军惨败,民众很轻易地就原谅了他,却一至将矛头对准了签下“慕尼黑协定”,大搞绥靖政策出卖盟友的张伯伦。以死难者家属为首的愤怒的英国民众,包围了唐宁街十号,他们聚集在门高呼着张伯伦下台滚蛋的口号。

英德虽然已经宣战,不过宣战时德国声称不会主动轰炸英国本土,到目前为止,唯一飞到英国上空的德机,是十一月时,一架迷航的德国he111轰炸机,当时那位头脑发晕的德国飞行也不知是怎么飞的,飞错了方向进入英国本土,然后燃油耗尽一头栽了下来,飞行员和机师跳伞后全部被俘。所以“和平”时期的英国本土,伦敦暂时还允许民众进行大规模的集会,更何况现在是海军惨败的非常时期,面对以死难者家属为首的民众,英国政府部门也不好将其逐走。

虽然民众早就知道张伯伦将在今天宣布辞职,将首相之位让给丘吉尔,但出于一种发泄的心态,他们还是大量地聚集在这里,以“围观”的方式目送“可怜”的张伯伦离开唐宁街十号。

十二月七日早上十点,当沙恩级战列舰带领袭击舰以英雄的身份接受民众的欢呼返航时,以失败者的身份走出唐宁街十号大门时,迎接张伯伦的却是一阵的口水和漫骂。若不是战争时期物资供应紧张,恐怕此时外面的人群早就用人手几个臭鸡蛋和西红柿来“欢送”这位“前首相”了。

张伯伦撑着伞,低着头,在警卫的严密保护下登上了一辆劳斯莱斯汽车,然后分开人群,在无数人的漫骂和诅咒中离开了唐宁街十号。绥靖政策的失败,海军的惨败,死难水兵家属的怨恨与诅咒,导至大英帝国战败的罪人,各式各样的骂名一起加负在他的身上,张伯伦的精神很快就象自杀的菲利普斯司令一般地垮了,一年半后他就象历史上一般地去世。

唐宁街十号里,丘吉尔扭动着大屁股,坐在张伯伦坐过的位置上,手指轻轻地敲打着桌面,心情又是兴奋又是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