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页(2 / 2)

但这个位面却不同。

身为老牌战斗机师设计大师,亨克尔博士受林汉的影响,很早就设计出了he51单翼战斗机,其飞机设计理念,受林汉和汉娜这对穿越者的影响极深,而中国空战中,李华梅驾驶着他设计的he51f型,更是在全世界打响了名气。李华梅和其爱机he51f的合影照片频频地出现在各国出版的杂志中,各国军事爱好者和情报人员印象最深的,除了李华梅漂亮的脸蛋和修长的英姿外,就是he51上几乎涂满整个机身的击坠标记。

而在新一代的活塞战斗机的开发竞争中,没有走弯路的亨克尔博士的产品也不负重望,在和bf109战斗机的同台竞争中不相上下。

而1936年的中日战争的后期,亨克尔兄弟依照汉娜的意见,秘密地将两架he112a型打着he51g型的称号,悄悄地送入中国,由于李华梅试驾直接参予空战,取得了极珍贵的第一手空战资料。

而在bf109和he112二者的选择中,身为未来人的林汉并不喜欢bf109,反而对he112这款在后世只有军迷中才知晓的失败者亲睐有加。

bf109虽然是架好飞机,但他自身有许多先天上无法改变的缺点。

第一:起落架间距太狭小,起落架位置的设计也有问题,降落时极易拿大顶,对新手飞行员来说,这是个不小的缺点,降落事故率很高。

第二:机翼使用的是单翼梁设计,虽然是极大地简化了飞机的制造工艺,但是,带来的恶果之一,就是单翼梁在飞机时速超过600公里时,将因为蒙皮变形严重而操纵困难,俯冲时机头难以拉起。在飞机最大时速低于500公里的1937年这不是问题,甚至在最大时速低于600公里的1940年早期,这也不是大问题。

但在到了1941年后,各国战斗机大踏步突破六百,向时速七百公里进发时,这就成了大问题。二战中后期,德国的bf109战斗机有“飞行石板”的外号,主要原因就是单翼梁设计。

喷火战斗机在这方面也有类似的问题,不过由于喷火增加了刀翼的设计,这个问题不象bf109那么严重。

此外由于是单翼梁设计,该机还存在机翼如果安装机枪,射击时震动严重,对飞行稳定性有极不良的影响——所以bf109的武器往往都装在机身上。

第三就是bf109的机身形状设计有问题,不够流线型平直,无法削平机身改善后视性,而在空战中后视性这一点也极为重要的。

后世的军迷在评价梅塞施米特博士时,曾开玩笑地称其应当是个苏联人而不是德国人。bf109虽然有不少缺点,但生产快捷性却是一流的,极便于大批量地生产。在喜欢把简单的东西往复杂方向设计的德国人中间,这显得极为“珍贵”难得。

但是飞机毕竟不是坦克,飞行员比飞机要“难造”几倍。对于飞机制造的看法上,林汉是无法容忍为了追生产的一点便捷性,而让飞行员驾驶性能缩水百分五到十的飞机上天和敌人交手然后因为性能不如对手而损失掉。

按林汉的算法,一名训练完善的飞行员最少抵得上三架飞机的成本,一队十架飞机出动,因为飞机性能不如人导致在空战中多损失一架飞机和一名飞行员,加起来等于就是多损失了四架飞机。也就是为了省一点制造工时本方却要多付出百分四十的飞机损失,这是怎么看都是不划算的事。

二战时活塞战斗机的生产远比坦克要容易得多,机翼生产再复杂,又能复杂到哪儿去?又能为生产增加多少工时?

在设计竞争前,林汉和汉娜派人提醒过梅塞施米特博士,但是梅塞施米特博士依旧我行我素,唯一的改变就是在机身设计时,按削平机背的方式设计飞机,改善了飞机的后视性,但最要命的单翼梁设计依旧没有改变。

而这个时代的he112,在林汉的要求下,被造出来飞上天时,汉娜只是瞄了一眼,就忍不住叫出了一个名字。

“喷火!”

毫无节操可言的林汉,在1935年离开德国前,和亨克尔兄弟早就是好朋友。他详细地提供给了两兄弟不同时代的喷火战机的结构草图以供参考。亨克尔根据他给的图纸作为参考,设计出来的战斗机简直就是另一个版本的喷火。依林汉的要求,亨克尔兄弟一口气造了整整二十架不同机翼设计的he112,编号从v1到v20。历史上喷火战斗机同样也拥有二十多种不同时期的改进型,如果拿出这些改进型原he112的原型机一一比较,很容易就查觉亨克尔博士的产品和喷火的二十多种改型有一半的相似度超过了百分九十以上。

在林汉看来,椭圆形的机翼设计造成的制造成本上升,加工困难,这算什么?飞行员比飞机难产十倍,不能为了一点制造困难就让飞行员驾驶差了一点的飞机上天。按林汉的计算方式,那才是亏本生意。

在飞机制造方面,林汉是铁了心准备让德国战斗机抄袭英式飞机的设计和思路。he112的后继机型,林汉已经准备好了,到时候拿喷火的替代者“暴风”战斗机的草图扔给亨克尔兄弟“参考”就是了。至于he112和喷火太象的问题,那也是英国人和德国人一起头痛的问题。

关于he112使用椭圆形机翼问题,林汉和汉娜争议很大,汉娜是非常反对使用椭圆机翼这种生产麻烦的设计,因为其对飞机气动性能的改善意义并不大,造成的生产工时的麻烦却不小,英国人在喷火的替代型暴风战斗机上最终也放弃了这种设计。不过本着“坑死”可能跟风的苏联人的原则,汉娜暂时同意在he112的早期型使用椭圆机翼的设计。但私底下却找到亨克兄弟,明确表示1938年后德国空军不会接收任何一架使用椭圆机翼设计的飞机,哪怕他性能再好。现在在德国,正在开发中的he112c型,就已经放弃了椭圆机翼的设计。

(注:历史上he112早期型设计也是椭圆机翼,不过在和梅塞施米特博士竞争失败后。痛定思痛的亨克尔兄弟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设计改进型he100时,干脆用直不用曲,最终完成了he100这款经典,可惜该机生不缝时,诞生时二战已即将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