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天皇的绝对权力;逮捕反皇道派的南次郎、小矶国昭、建川美次和宇垣一成等‘元凶逆臣’;严惩两次征支过程中做出制定错误国策的广田内阁相关人士等等”
在皇道派的兵谏下,尽管此时他的心中恨透了这些逆贼,新任天皇崇仁还是被迫原封不动地接受了“兵谏”提出的一切要求。
最终,皇道派首脑荒木贞夫借着山仁田和事件点燃的导火索,和八三一兵变事件的推动,在九月三日和新任天皇崇仁达成妥协,“众望所归”之下上台,组建了以皇道派成员为主的日本新一任内阁。至于刚上台还不到一个月的近卫内阁,由于在兵变中伤亡也不小,近卫文麿虽然幸运地逃过一劫,但在大势已定的情况下,他也只能借口身体不适而辞职,近卫内阁解散。
皇道派上台,意味着日本对华政策将更加激进。日本历史上,后来的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因为其战略素养极差而被国内无数瞧不起他的军部上层背后称为“东条上士”,以嘲讽其浅短的目光。但在荒木贞夫面前,就连东条英机也有资格嘲讽此人是个“中二”。
为何这么说?
荒木贞夫强烈主张发动侵苏战争,是个标准的北进派,1935年中国骤变后,“北镇赤露,南平暴支”这种两线为敌的战略构思就是他提出来的。
现在这个连东条英机都有资格嘲讽的家伙,居然当上了日本内阁首相,也难怪丘吉尔会如此郁闷了。
知道不可能将日本人的战略重点拉回长江三角后,丘吉尔带着无限的失望,离开了东京。和新内阁成员交涉交给了其他英国外交官去处理,而丘吉尔则准备亲赴舟山岛,去那儿为即将开始对红军进行大规模空军作战的皇家空军鼓气。
另一方面,远在中国上海的林汉,也和红军高层讨论日本的这次政变对中日战争的影响。
来自未来,深知皇道派是比统制派的那帮疯子还奇葩的存在,他和李润石主席及红军高层商量过后,都一致认为日本人的全面侵华战争已不可避免。唯一的问题就是规模和暴发时机。
林汉的看法认为,以日本人的“小聪明”,他们很可能会选在英国皇家空军对红军发动空军作战,缠住红军的空军并造成极大损失后开始,无非就是渔翁得利的心态。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林汉能用的牌已经不多的。犯过无数错误的日本人,在吃了不少苦头后,红军再想用战术上的手段轻松获胜已经很难,接下来战争只能是堂堂正正的整体战,也将是抗战最艰苦的时期了。
第195章 暗战
皇道派能在日本执政多久?
这是林汉和红军首脑都不太看好的事情。
统制派的那伙人,虽然战略眼光有不少问题,但好歹都是正规陆大科班毕业,出过国留过洋见过大场面。五十步笑百步,矮个子里挑高个,战略眼光方面,还是有资格嘲笑一下这伙中下层出身非科班为主体的“败犬loser”皇道派的。
八月三十一日的政变,皇道派的兵谏能够成功,只是因为统制派前期因为在中国问题上愚蠢至极的失误,事后又妄想用“换马甲”的方式继续执政,弄得自己人心尽失,才给了皇道派最好的发动政变的政治气氛。
但是和统制派相比,皇道派最大的问题就是根基太浅。
二战时占据日本军部上层的统制派这伙人,他们背后站着的,是三井三菱为首的大财阀,彼此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勾连关系。在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国家中,财团财阀的背后支持必不可少的。皇道派的人在和统制派的竞争中,过去一直处于下风,除了政治手段不如对手外,最大不足之一就是得不到财团财阀的支持。
皇道派成员多出身日本的中下层,在上层中根基全无。虽然借着山田仁和事件成事,但势必不能长久。如果不能在中国问题上有着“令人眼前一亮”战果,一旦战事不利,被赶下台几乎是分分秒秒的事。
和李润石主席谈论皇道派的这伙人时造反时的做法时,林汉觉得他们很象《水浒》里的梁山泊里的那帮人,满脑子的“反奸臣不反皇帝”的想法。
日本现在的国家问题,骨子里,依旧是阶级利益问题。
从甲午战争开始,日本不断地发动对华战争,掠夺到了无数的利益。但在这过程中,这些利益几乎全被上层吃干拿净,而底层民众则痛苦地在承受着战争和工业化的剧痛。明治维新后,底层平民承受的赋税,甚至比幕府时期还要高。
整个日本,现在都陷入了一个怪圈:国家不断地通过宣传为了大家过好日子,必须对外发动掠夺战争。为了对外发动掠夺战争,需要加强军备。于是战争暴发了,打胜了,财富掠夺来了,好处却全被上层的吃干抹净,下层平民依旧连碎渣都没有分享到。平民依旧贫困,然后国家继续宣传必须对外(华)战争掠夺才能过好日子的这一套,从而陷入这种无尽的死循环。
皇道派的成员,很多都是出身于贫苦的中下层阶级,他们的这种“反奸臣”不反“天皇”,不反日本国内矛盾真正的关键:以三井、三菱、中岛为首日本大财阀利益集团,不进行“阶级革命”,这种和《水浒》里宋江类似的做法,指望着天皇是明君,求招安,求抱大腿,求包养的想法,其最后的收场如何,林汉早已有了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