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突然出现在舰队上空的庞大机群,崛江六郎舰长的脸色瞬间变得象纸一般的惨白。
出动空军对舰队进行空袭,这并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对一支远在接近两百公里外的舰队进行空袭,难度更是奇高。茫茫大海,海上无任何坐标可以参照,要不迷航,绝非易事。而从当时赤诚号遭遇空袭的时间点判断,红军明显是天色未亮就出动飞机,利用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当飞机飞临赤诚号上空时,正好天色大亮。
从时间上推算,他们事先前根本就没有进行航空侦察,直接就派出大机群,一波出击就准确地在海上找到舰队所在的准确位置加以攻击。
“从时间上判断,当时仿佛天上有一只无形的眼睛正在看着我们一般……”
这是事后反省总结时,崛江六郎的感触。事隔一个多月后,吸取了前次教训的日本海军,自作聪明地将舰母编队放在了战列舰、巡洋舰队的后方,隔着一个大舰队以为屏蔽作为预警,却未曾想到,对手的空军居然在会在某个不科学存在的指引下,在空中绕了一个圈,避开前线的防空警戒舰,直接逼近航母舰队上空。直到临近目标时,才被巡逻机发现。
崛江六郎更不知道,他事先前派出在空中巡逻的八架巡逻机,有四架在发现红军大编队机群之前,就先被提前出动的h51护航机偷袭击落。在林汉这个开了“地图挂”的人形雷达的指点下,“先走一步”的十二架he51屡次使用绕道背后尾随的偷袭战术,屡试不爽地将巡逻机击落,直到逼近到舰队附近时,才发生意外被第五架巡逻机抢在击落前发回警报。
以赤诚和加贺号航母为首的航母编队,总只有十二艘军舰,此刻所有军舰上的防空武器都在拼命地对空开火,但是,再猛烈的防空火力,也挡不住天上那黑压压一片,数量明显过百的庞大机群编队。
一分钟后,崛江六郎熟悉的fw90的俯冲尖啸声又一次地在赤诚号上空响起。
赤诚和加贺号航母,虽然紧急放出了六架战斗机,可是那六架刚从甲板上起飞的战斗机,他们这时既没有高度,也没有速度,才爬升到千米高度时,早有准备的十余架he51战斗机象苍鹰一般俯冲而下,每架飞机上的三挺13毫米机枪对着六架既没高度又没速度的飞机疯狂地开火,仗着数量、速度、火力地全面碾压优势,直接将这六架战斗机在空中撕碎。
看着尖啸着俯冲而下的fw90,其腹部悬挂的炸弹甚至肉眼可见,崛江六郎除了操纵笨拙的航母进行规避外,唯一能作的就是祈求天照大神的保佑。
“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这就是墨菲定律,很不幸,今天他发生了。
第188章 不可沽名学霸王
当赤城号和加贺号在放飞飞机前遭遇突袭时,暴怒号航母同样也没有被忘记,他们只比日本人迟了五分钟遭遇空中打击。
第二次上海登陆战,红军方面最大的优势就是破译了日本人的密码,对他们接下来的军事行动了如指掌——在这过程中,林汉和李华梅从若竹号上打捞起来的密码机和密码本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第一次攻击的上海行动失败后,虽然日本更换了密码本,但密码机的实物被红军得到,加上有旧密码本参考其“原理”,让破译日方的电文变得容易许多。和日本人一起共同的行动的英国,也因为日本海军情报的泄露而一并倒霉。
早在英日两国联合行动前,上海这一段的机场就集中了红军手中绝大多数的俯冲轰炸机部队。他们全是中、苏飞行员联合驾驶。为了防止攻击军舰时飞机被击落导致飞行员被俘的麻烦,德国人没有参予这次俯冲轰炸行动。苏联飞行员所以能够驾驶德国fw90战机上天,原因是前期援华飞行队进驻中国时,i16在和红军空军进行了多次模拟空战演习,在训练中苏联人很郁闷地发现,使用落后发动机的i16,连和退居二线的霍克ii较量都十分地吃力。
由于汉娜卖了“太多”的fw90到中国来了,为了提升空军的战斗力,红军这边很大方地向苏联人提供了fw90,而苏联方面虽然拥有了技术交流时德国人来送来的fw90作参考,但同样也很“乐意”亲自驾驶德国飞机参加实战以亲身了解德国这位“秘密盟友”的实力。
斯大林派往中国的飞行员大都是精英老手,比起不注重人机工程,驾驶更加困难的i16,fw90的那点驾驶问题简直就不是问题了,苏联飞行员开过之后都叫好,他们很快就适应了新飞机的脾性。
拥有了苏联空军飞行员的加盟,中国方面出动用于对舰攻击俯冲轰炸的数量顿时大增。当赤诚和加贺在放飞飞机前挨炸的时候,停在其东南方向约六十公里外的英国暴怒号航母,同样也遭遇了红军空军的突袭。
“一战敲掉英日联军的航空兵”,这是战前红军上层制定的做战方针。
同样的,仗着林汉和李华梅这个不科学存在的人形雷达引导,五十架fw90配合十六架he51,用突袭赤诚、加贺同样的战术轰炸了暴怒号航母。
和日本人的问题相同,由于同行的战列舰巡洋舰都要顶在上海边上炮击支援登陆部队,其航母舰队都滞后在远离大舰队的百公里外,防空护航舰队不足的问题同样严重。
使用同样的战术,fw90成功轰炸了暴怒号航母,第一波空袭时投下的50枚200公斤重的炸弹。比起日本舰队,疏忽大意的英国人连巡逻预警机都没有派出——当时英国人甚至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倒霉的英国舰队,直到红军临头时,才发现敌人已将枪口顶在了自己的鼻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