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汉也不客气,直白地回答他道:“你应当问我的是,唐沽协定之后,在日本对华北动手,下一轮的侵华战争暴发前,中国该怎么做。”
林汉的语气有点冲,张学良听了,面色微变,却没有发作。事实上,他现在这具被毒品掏空了的身体,想要发作,也没有太多的火气了。
张学良随后问道:“先生何以教我?”
林汉心中轻叹,你已经病急乱投医了吗?
他回头看了看跟他一起进入少帅府的李华梅,自己的女儿同样也露出叹气的表情。
无差别格斗大赛后,在媒体的挖掘下,林汉过去的秘密也越来越多地被“有心人”揭露出来。
奥运会之时,大多数人都以为他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狂人,但随着无差别格斗大赛的结束,媒体透露出来的讯息揭露了他的学历之后,在自己对自己的“包装”、“吹捧”之下,全世界都知道他不但是一位“武学宗师”,更是一位高学历,胸怀大志,有勇有谋的“英杰”。
看看林汉对自己的包装吧。
德国基尔大学海员专业毕业的优等生——此身份为希特勒、基尔大学校长、教授联手帮忙伪造,而手中的毕业证书,那是实打实由基尔大学颁发的真货。这个身份还算正常。
精通超过十五种国家的语言,每种都能熟练地口语运用——这就极吓人了。
加上在各个大学极受热捧的《强国崛起》一书的镀金,以及今年出版发行大火的射雕三部曲,更是为他戴上一顶又一顶的神圣光环。张学良的两位夫人甚至张学良自己,现在就是林汉的铁杆粉丝,迷他的小说迷得不得了。
今天的林汉,他的崇拜者提起他,能文能武,文武双全都不足以表达他们对林汉的崇拜之情了,“英杰”、“绝世奇才”往往就是他们挂在嘴边的说法。
林汉瞄了张学良手中那份油印刊物一眼问道:“我在奉天大学时,曾经向学生们总结过各国军队的种类,不知少帅可曾听说过?”
张学良:“愿闻其详。”
林汉缓缓的将当时的五种军队类别之说对张学良说了一遍。
林汉和张学良见面的客厅里,总共有五个人。他和张学良,张学良的正房夫人于凤至,他的弟弟张学思,以及陪同林汉过来的李华梅。
当林汉说到最后一种军队,土匪型的军队时,张学良的脸色变得极难看。林汉虽然没有明着指出来,但他再不堪,却也知道自己手下的大兵是什么德性。
最后林汉对他道:“我在欧洲游历时,在德国和法国都听到一个说法,普法战争的胜负结局,在小学的课堂上就已经决定了。除了精神之外,知识是决定一支军队精神面貌的重要因素。东北战役的时候,一万多关东军追着二十万东北军打,真的只是东北军的武器不行的原因吗?”
林汉和张学良的这番谈话,从早上一直谈到了中午,午饭过后,双方又开始详谈,一直谈到下午五点过后林汉方才告辞。其间张学良两次借故离开,林汉知道,他离开是因为身体的毒瘾发作,不得不先离开一阵子去“过过瘾”。
林汉和张学良的这番交谈,让历史上一辈子都在迷糊中度过的张学良,学到了不少东西,但林汉也不指望这番谈话能改变“渣”一般的东北军的精神面貌和作战精神。在林汉看来,东北军这种介于土匪型和军阀型军队之间的货色,早已积重难返,除非在他的整个军官体系做大手术,同时还要剔除其军中的军痞之类的货色,方才有可能改观。
但有这功夫,还不如抛弃他们重建一支全新的军队更省事些。林汉来见张学良,就是游说他派出一批年青的预备役军官去德国留学,待这些军官学成归来后重新作为军中的骨干改造他的军队,张学良后来也同意了这个建议。
离开少帅府后,李华梅问林汉道:“你的那个建议能让东北军的面貌焕然一新吗?”
林汉摇头否定道:“哪有那么容易?一支军队的军魂,哪里有那么容易改变的?张少帅真的按我今天说的做了,他的军队,最多也就是提升到军阀型军队的标准,再想再进一步都不是太容易了。”
“为什么会这么说?”
“今天的东北军,真的想改头换面,那得是从上到下,从师长到普通的班长,都必须进行大换血!张少帅派到国外留学的军官,都是冲着营长、团长、旅长、师长这些高级的位置去的。但是,基层,基层军官才是决定一支军队战斗力的最重要的因素,连长、排长、班长这些小军头的作用其实更大。他不将这些低层的小军官进行替换和清洗,就想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