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经可以想到,杨某人他们在五一廉价团起来之前,提前囤货,也是为了防止到时候遇到在游客中口碑好的爆款供货不足。另一方面,也是怕消费者中识货的人如果不给真货,容易穿帮。
但顾鲲相信以那些做廉价团的乱象,不可能真的忍得住只卖正品不卖a货的——当他们坚持卖正品的时候,顾鲲没法抓他们,也没法依法惩处,可是如果涉及到卖假货,性质就完全变了,直接抄店都合理合法的。
后世见多了廉价团和旅游代购乱象的顾鲲,随便一猜,都估计到时间久了,正品货源卡得紧了,这些人肯定会忍不住真货假货掺着卖。
不要怀疑华人专卖店店员的眼光,那些业绩好的销售人员,看人是很毒的,再察言观色聊几句,就能区分出一个顾客究竟有几分识货、给他假货会不会穿帮、对方买了之后是自己用还是给老婆用还是送礼、每种购物目的的穿帮率大概分别有多少……
买的没有卖的精,那些人一辈子就在算计这点阴谋诡计,术业有专攻,稍微掺几成假货肯定会自认为天衣无缝的,甚至都不怕突击检查,有种种办法应对。
而且,顾鲲相信就凭那些互联网旅游公司的资金链,根本拿不出钱来囤那么多正品货——3月份里,古驰和阿玛尼被囤的货,现在推算至少每个牌子有好几亿人民币了,这还是挺保守的估计。
就凭一个融了几千万美金的破公司,能拿出那么多钱囤货?用脚趾头计算都知道不可能。
所以,说不定就是背后的大金主觉得这生意稳赚不赔、反正进的货还能卖掉,奢侈品也比较保值,又有商业模式背书,才肯额外出钱囤货的。
这种情况下,网络旅游公司想全卖正品货,估计都承受不起那么大的资金链风险。
所以,顾鲲卡住正品货源,也是一种逼着对方加速消化正品库存、到时候如果生意越做越大、看起来没什么危险、而利益诱惑也越来越大时,迟早会忍不住的。
卡正品货源,是一种加速对方铤而走险的催化剂。
当然了,或许那些互联网旅游公司的大老板,不一定知情这事儿,也不一定会严管,他们可能是真没想到,那也不奇怪——很多2002年的互联网创业者,都还是比较清高的,也都是学计算机专业出身。
这些老板自以为上流,看不起传统商业卖货的。所以他们布了这个局之后,具体帮他们搭建“强制购物回本团费”环节的雇员,也不一定多心腹,多跟他们一条心。
而只要老板不是很懂,中层的人欺上瞒下就肯定避免不了了。
就算公司高层不让卖假货,顾鲲敢赌中层那些具体负责的店主肯定会忍不住夹带假货。
到时候就是他们的死期!
……
话分两头,兰方人在抽丝剥茧严查的时候,迪巴人和他们新投资控制的互联网旅游公司,也在疯狂布局。
也不怪他们不警觉,实在是这种事儿网络旅游公司也是第一次干,哪知道里面中下层的人会有多少猫腻、多少风险、多少不听话自作主张的行为?
君不见后世雷布斯刚从互联网圈进入硬件界弄小米,摸爬滚打吃了多少亏才学乖了?
君不见后世那些共享单车补贴大战的各方公司,都被下面的修车点和城市地推团队薅走多少羊毛?
互联网公司那都是纯粹在天上飞的空军打法,脚不沾地全凭一口仙气,还看不起那些在地面上刨食的实体。尤其02年这种远古的年代,互联网人那种“我连互联网都能搞定,传统那些破事儿能搞不定”的心理优势就更大了。
时间刚进入四月中旬,便程旅行网就在国内通过某些宣传渠道,专门渲染、定点投放精确广告,据说还用上了谷歌的adsense算法推荐,尽量把广告放到“根据网上行为初步画像来看,比较容易有钱去出国旅游,也有意向”的用户人群中。
基于adsense类算法的互联网广告投放,到后世已经是小儿科到不能再小儿科了。后世的网站广告都是“千人千面”的,不同的人点到同一个网站里,看到的广告内容都是不同的。
比如你在网上搜过某个关键词“奶粉”,一会儿你逛别的网站推送给你的广告都是婴儿床学步车一水儿的类比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