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鲲抬了抬手,示意对方听他说完:“徐校长,稍安勿躁,我还没说完呢。刚才不过是根据兰方本国升学人口作的估算,不是没有提升的余地。
你也说了,国际一流的综合科研型大学怎么也得一届招一千多人,我觉得这就不错,我们刚开始就搞本国学生每年招五百、外国留学生七八百,这样也能文理工科专业稍微配全一些。
专业方面,理科还是要以物理大类为基干,辅之部分化工类的,具体应用就以海洋工程和石油化工、计算机、土木建筑水利为主。兰方的海洋工程和船舶航运肯定很好找工作,未来油田开发需要的石化人才缺口也大。
天文、生物、药学、机械、电子、矿冶、纺织这些一级学科就完全不设了,极个别需要的人才未来继续从华夏引进。文科方面,所有务虚的哲学类社会学类经济学类统统不要,其他可以保留,搞点儿实用的就行。”
徐校长听着,玩味地点点头,似乎在暗暗感慨顾鲲这厮目标感真是明确,有钱也不花冤枉钱。
他不得不以调侃的口气提醒:“听你这口气,外国人招七八百人,那摆明了是瞄准了我们大陆这边的有钱生源了?如果是这样,哲学社会和经济学还是可以开的,反正骗骗有钱人嘛,那些富二代不管学啥回去都是进家族企业,不存在某些专业不好找工作没用的问题。”
顾鲲摇摇头:“我是瞄准了大陆的生源,但我没打算做恰烂钱的卖文凭生意——不然,我跟加澳纽三狗还有什么区别?人生天地间有所为有所不为,君子好财取之有道。那么多贵族土豪路线奢侈小国的赚钱门路,唯独这条我是不会走的,这涉及到我的三观和人格。”
顾鲲从骨子里看不起布系五狗,除了父母血海深仇不共戴天之外,另一重原因就在于他骨子里文化基因是个传统华人。
华人从策问察举有几百年,科举有一千三百年,所以正义之士骨子里对于卖文凭这种烂事是非常鄙夷的。布系五狗正是来华恰这个烂钱的始作俑国家。尤其是早期,也就是90年代和21世纪初,大洋国和德日的留学还是比较有节操的,要看你成绩,不是花钱买的,而某些英语国家已经开始这么干了,后来大洋国那些野鸡大学看生意好也涌过来了。
当然布狗毕竟还是有几所好学校的,有本事进牛津剑桥多半还是要靠学习好,不是靠钱买进去的,富二代也就买买轮蹲大学。其余数狗就一个无辜的都没了。
因此面对徐校长的恶意揣测,顾鲲当然要义正辞严地跟那种他鄙夷了一辈子的恰烂钱行径划清界限。
“我是会招大陆生源不假,但我们不是靠钱就能进的。我们兰方国在海外招生时,会承认大陆的高考成绩,考得差一样别想来。”
当然考得好的,也得稍微有点钱,至少自理学费。兰方不是做慈善的,不会为外国人掏学费。
第264章 母校捐款
“什么?未来兰方的大学在招收留学生的时候,会承认华夏的高考成绩?这还真是……魄力啊。你是说,直接以高考成绩决定文化课是否录取吗?需不需要你们再加试一些别的科目?”
实话实说,徐校长在听说了顾鲲关于兰方未来招收留学生的初步方案后,第一反应就是肃然起敬。
第二反应就是这个活儿大有可为,搞好了是教育工作国际化输出的重大成绩。
在外国办大学,承认华夏国内的高考成绩,这可比招收多少数量的留学生来华更有含金量了。你想那些考托福考雅思考sat的,很多并不仅仅是去大洋国或者布系国家留学。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小国,在招收留学生的时候也是承认那些考试成绩的。
说白了,这就涉及到一个国际教育领域合作的国际标准话语权问题。
只不过大多数非大洋国非布系五国的小国,华夏有钱人家的孩子也看不上,不会去那些国家留学。所以绝大多数华人没注意也不知道那些小国收留学生时肯认托福认雅思认sat罢了。
徐校长是圈内人,他当然知道这里面的门道了。
面对徐校长不敢置信又不好意思的表情,顾鲲很坦然很直白:“当然是直接用了。我们兰方原先一点高等教育基础都没有,你让我们自己筹备选拔考试,那就太为难我们了,有现成的干嘛不用?”
徐校长面露喜色:“你早说嘛,这就好办多了,我找市里主管部门协调一下,说不定都能筹出协办的师资力量。这事儿有关部门一定会支持的——对了,那你这个学校办起来之后,就叫沪江交大兰方分校还是兰方校区呢?”
顾鲲:“谁告诉你我要叫这种名字的,我直接叫兰方交大不行吗?”
徐校长的情绪瞬间又被拉回来一些,简直是喜怒操于人手:“这……这没道理吧,你要我们协办帮你建校,还要借我们的师资、招牌,哪有名字都不借全的只要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