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亿7千万美元看起来挺多,但实际上完全是必要的。尤其是最后那几千个包租公包租婆人口就花掉了2亿多美元——三千多人口,基本上相当于六七百户人家了,兰方之前没有生育限制,平均每户都有四点几口人。
六七百户包租公农场主,平均每户的地产价值都有一百多万令吉,还要给保护溢价,加起来就是八亿多令吉,折合两亿美元了。
不过这么一番整肃下来,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
兰方国内的国籍人口总数,一下子跌到了6万出头,而经济活力完全没受到影响——移民走的几乎都是包袱,没有什么创造财富的能力,留下最多也就提供点消费,提供不了什么产出。而兰方这种旅游型国家,根本不需要内需拉动经济,它只需要游客的外需就行了。
如今每年华夏来个二三十万人次游客,游客十几天的消费抵得上本国人口小半年的生活费了。
另一方面,兰方的成年人文盲率从23降低到了2,小学毕业率96,初中率88。在90年代末的东南亚,这样的数据已经可以超过李家坡。
此外,兰方的土地权益脉络,经此一番清理,也明晰了很多,以后顾鲲再要大展拳脚,几乎不会再遇到钉子户问题,也便于全国一盘棋统一规划。
顾鲲从来不觉得进入当代社会之后,土地兼并还有什么可怕的,尤其是在小国,因为农产品和粮食本来就不指望本国耕种自给自足,那么点人国际市场上随便买就好了。
土地兼并不集中的话,未来兰方贵族化之后,顾鲲想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把房价炒高都很难,因为太多人有土地可卖了。兰方2600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要自然达到“寸土寸金”的稀缺,那起码人口得比李家坡还多,那就是四五百万人以上了。
兰方未来才几十万常住人口、加上更多的游客,所以指望自然稀缺是不可能的,只有顾鲲利用控制土地源头,制造人为的稀缺和高端,就跟香江那些地产家族一样。
顾鲲的计划,是准备把大批适合农用的地皮,精挑细选优化一下,按照土地肥力、矿物元素特性,分别弄成榴莲、猫屎咖啡的特大国营种植园,画一条红线把上千平方公里的国土用强行永久耕地集中花掉。
如果不行的话,他还可以发展马来沙捞越州、沙巴州最有名的燕窝业,搞一些自然保护区,只允许国营的保护队有序收取燕窝。(世界上最有名的燕窝就在马来西亚的婆罗洲,也就是兰方对岸那个大岛)
从人口到土地到国民素质,顾鲲仅仅用了几亿美元,就彻底整合起来了。
第79章 强势反击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数亿美元的开支如流水一样花了出去,却也让顾鲲把兰方上上下下的利益关系彻底梳理整合了一遍。
这五个多亿的美元,还不是在顾鲲和朱猷栋之间左手倒右手,而是真真切切散给了平民,乃至外国保险公司、沙捞越州的房地产商。这些钱,在未来的港币危机中,将不可能再被顾鲲作为弹药组织起来,散出去就是散出去了。
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人开了上帝视角,能前知二十年后知二十年,那么他或许会质疑顾鲲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此花钱,是否划算?
毕竟,重生者知道历史,知道东南亚金融危机乃至99年的互联网股泡沫巅峰,都是可以让资产按倍数乘积翻番的重头戏,如今多几亿资金,未来或许就能多几亿翻倍的基数。
不过,顾鲲显然是充分想到了这一切可能性,还依然坚持这么做的。
因为他坚信,将来不会再有这么好的内部整合时机了。兰方如今劝诱移民也好、整合土地资源也好,也都是处在一个金融危机的低位上。
如果没有这次危机,也许你花10亿美元,甚至20亿美元,来彻底整顿全国,都不一定能达到这么高的效率和一致性,说不定还有更多贪得无厌的包租公钉子户,给顾鲲的大局观添堵。
所以,内部清理洗牌,必须抓住金融危机这个资源整合的最好契机。
当然,除了补贴给移民平民和外国保险地产公司的钱之外,这段时间顾鲲还有一笔大约两亿多美元的开支,属于左手倒右手——也就是从他的个人资产里拿出来,支付给王室和兰方政府有关部门。
这笔钱,是用来买地皮的。
朱猷栋之所以要卖地皮,主要是因为这次的兰方全国所得税改制,导致的财政缺口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