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博捂着口袋失神了几秒:“那你……国庆期间有空么?我觉得你基础弱,应该抓紧假期集中突击。”
顾鲲欣然应允。
此后几天长假,他完全过着苦行僧一样的日子,每天集中补课。
对于高数和大物,他从来没有打算彻底、系统地学完,他只需要学到他这个专业的专业课上要用得到的部分。
与大部分人“学不知所用”的迷茫状态相比,顾鲲可谓是每一节课都奔着解决具体问题去的,效率差距自然非常巨大。
人在学习上最大的惰性,就在于“超前学习”时不知道学了干什么用。大多数有工作阅历的人,都会有这种同感,当你被一个任务逼着去学的时候,只要老师足够懂行,效率不知道比学校里高多少。
朱明博每天上课都会拿个自己签到记账的小本本,恨不能一天就划掉10个课时、赚它五百块外快。
在这种高压下,顾鲲进步飞快,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种学习模式是真的累,因为你一点分心开小差的机会都没有。
坐在大课教室里,你就算懵逼睡觉两小时,老师也不一定知道,或者知道了也不管你。
但一对一的补课,顾鲲只要走神半道题的讲解时间,朱明博立刻就能发现他懵逼了。
“这日子真特么不是人过的……不过,为了自己看得懂结构应力计算表,为了自己看得懂设计预算,咱忍了……”不止一次,心力交瘁的时候,顾鲲都在内心疯狂吐槽。
第82章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
人都是环境逼出来的。
而环境又是钱可以堆出来的。
就好比两个同样没有毅力的人去健身房。
一个只能苦逼地毫无节奏全靠自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而另一个可以花钱请最贵的私交,让人一对一督促你。
在意志力相当的情况下,后者的进步速度明显会比前者快n倍。
而前者说不定肝了一个星期之后,就会去撸串堕落一次、庆祝自己坚持健身满一周。
撸完串喝完啤酒后,一觉醒来又觉得“原来坚持去健身会导致我完成阶段性目标后,大吃大喝奖励自己,那不白练了么?所以为了防止我有脸奖励自己,不如就别练了吧”。
然后一张年卡就放到吃灰,从头到尾也只去了一星期。
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
90年代中期,凭良心说,国内的大学生还是比较放纵的。比之后来大学扩招后最初几年,丝毫不见得有好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