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页(2 / 2)

徐老板这是第一次开口求我打折,我不会不给他这个面子。所以肯在存货范围里选一艘直接买走的话,我至少会在市价行情上给你额外砍掉一个定金。至于能不能有更好的条件,那就看你的诚意了,以及你后续有多大的规模,多大的合作空间,如果是一锤子买卖,那你就乖乖少付一个定金,其余免开尊口了。”

乌经纬这种应价的话术,属于“让利不让气势”。

因为一般卖方只要答应给打折,都会落入弱势地位,形成“这次谈判的大环境是买方市场”的心理落差。

一旦被对方砍得狠了,滚雪球滚起来,要么赔本,要么谈崩。

但如果说“这次打折只是因为看重后续合作的规模,所以愿意为了展示实力而打折”,就不至于输掉气势。

1994年,国企的商务谈判人员,能掌握到这一步话术,水平也不能算差了。

乌经纬也没读过大学,都是人情世故中历练出来的酒桌谈生意话术,尽量兼顾面子、义气和利润。

这个锅就甩给了顾鲲,他得负责证明后续合作规模够大。

尤其不能让人识破他的真正资金实力,被当成是空手套白狼的。

顾鲲想了想,掏出雪茄剪,剪了一根雪茄,划了一根硫磺火柴点上。

“几千吨的我暂时用不上,我不跑太平洋,周期短。有按照贵国行业标准、属于中型渔船的,先给我顶格来一艘,我可以立刻付六成或者七成,具体看贵国这边的贷款按揭政策了。”

乌经纬一听,抓住一个要点:“顾先生买船还要贷款?”

面对这个问题,顾鲲当然没有选择,他只有打肿脸充胖子:“谁几百万的固定资产添置不贷款,生意再大,也要适当负债经营嘛,乌厂长可能不太了解资本注意国家的经营风格。”

乌经纬一笑:“但我们华夏,如今利息可高,定期存款的年利率都11了,贷款126,顾先生真要顶着这个利息贷款,也在所不惜?”

乌经纬说的是实话。

80年代后期,一直到96年,国内银行利息是很高的。

而且从90到93。年年加息,最近的一次加息,是1993年7月1日,一年定存11,是整个90年代的历史最高位。

这个高位要持续到96年的5月1号,一次性下调25利率,一年期利息降为9,当年8月份再降两成、到75,华夏才算走出高利率时代。

只不过,顾鲲上辈子发迹要慢些,所以利息最高的那几年,他压根儿就没资格来华夏贷款,所以不知道这个情况。

谁也不是带着历史课本重生的。

被乌经纬当面点破,他便有些尴尬,只能立刻强行找借口掩饰。

“我知道贵国利息确实高,不过没关系,我赌短期内人民币汇率波动能够抵消掉这部分财务成本。我打算只贷半年按揭稍微周转一下,年底就会还清的。”

他不知道半年期利息是多少,所以没明说。

倒是一旁看热闹的马风,出于为交易双方提供咨询的善意,主动扫盲了一句:“现在半年期的存款年化利率是666,贷款年化利率75。所以贷款半年的话,付贷款额375的利息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