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顾鲲能记住的这部分,跟他前世看过的数据总量相比,只占了不到两成。
毕竟谁也不是预料到自己要重生、提前时刻准备着。
所以如今只能记得哪些就捞哪些,没得挑食。
“最近的一个水听站,应该在山口洋港正东17海里、偏南2点5海里,与伯努阿岛之间的海槽内。我现在的位置是山口洋港正北的近海,直线距离还有27海里,经济航速还要开两个半小时。”
顾鲲自言自语念了一遍,然后绞起船锚,启动柴油机,调准航向直奔而去。
在海上一个人开船久了,难免会因为无聊而神经质。所以老水手都习惯把心里的想法自言自语说出来,制造一些社交错觉。
看看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就知道他们捕个鱼都能哔哔叨叨半天。
海明威算写作风格最简练的作家了,所以海明威笔下都碎烦的人,肯定是真碎烦。
两个半小时后,机帆船停到了一号目标点。
顾鲲下锚熄火,换上潜水服和氧气瓶、手脚蹼、潜水手电,先下去探探路。
入水感觉很良好,他的听觉异能又开始发挥作用了。
附近几海里内鲸鱼、船只,只要是长度5米以上的活动目标,全部能判断出方向。
而对于几百米之内的目标,探听精度就更高了。基本上可以做到连海豚或者金枪鱼这种1米左右的动物都听得见。
凝神感受了一会儿,顾鲲很快就发现了目标位置。
在他东北方五六百米外,有一个被重锚固定的金属浮筒,在海槽中顺着洋流来回摆动,发出空响的回音,深度大约80米。
对于正常人来说,80米的潜水深度是非常危险的了,但顾鲲显然不是正常人。前天出航的时候,他本来还想测试一下自己的潜水能力,可惜当时水太浅,如今正好用这个练练手。
地球人的无器械潜水记录是120米,穿增压服记录能到330米。顾鲲觉得80米对他来说毫无难度。
他慢慢游过去,靠自己的力量急速潜到指定深度,然后打开潜水手电贴近观察了一下,果然是个几米长的圆筒,两端是半球形的。
两世为人的顾玩,对这玩意儿再熟悉不过了。
这玩意儿一般有大小两类。小的是反潜机丢的,尺寸跟火箭筒差不多,探测范围近、而且是一次性的,往往用漂在水面上的浮标固定。
大的就是眼前这家伙,一看就是军舰丢的,筒身就有几百公斤重,下面用沉底的重物锚定,探测范围能有几十甚至上百海里,能用好多年,捡垃圾也能卖不少钱。
要把这种大家伙弄走,最常用的办法是连着下面的锚定配重一起绞走。顾鲲前世有大船的时候都这么干。
但如今他的船太小,只能把金属缆绳弄断,单独弄走声呐。
顾鲲试了试,只是普通的绞股钢丝绳,还没电瓶车锁条粗呢。而且在海里泡了三五年,哪怕镍铬钢都有些锈蚀了。
他有备而来,拿出身上背的液压钳,剪了几次,稀稀拉拉崩断了其中好几束钢丝,估摸着还剩几平方毫米截面积没断,他就停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