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国霖大怒,面色涨得通红,气得浑身颤抖指着那士兵,但却一句反驳的话也说不出口。周起滨拉了拉江国霖道:“雨农兄,咱们这身官服也早已经破旧不堪了,换身衣裳也好,这里是反贼老巢,上哪里找咱们的服色来换?讲究些吧。”
江国霖不再说话,怒气不平的坐下吃起早饭来,吃完之后拿起那长袍,也不除下旧衣,便套在旧衣之上,口中道:“我便是不换,故国衣冠还穿在里面。”
那将士忍不住笑了起来:“老爷,这上海的八月天色可是闷热难当,你穿这许多也不嫌热?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江国霖不理会,结束停当,将辫发理好,便坐在那里闭目养神。周起滨本打算除了旧衣,但见江国霖如此,也只得跟着将新衣罩在外面。
过了片刻之后,又有一名太平军将士来到:“快靠港了,让他们上来吧。”舱内的太平军将士应了一声,便让江国霖和周起滨跟着上到甲板。
甲板上一阵风吹来,江国霖只觉得气闷之感稍散,放眼望去,只见船队已经进了黄浦江,沿江两岸码头、货栈、店铺鳞次栉比,往来船只络绎不绝,岸边笔直的马路一直通往上海城区,路上马车、骡车、行人、骑马的熙熙攘攘,当中有各色洋装的洋人,也有穿着西服的中国人,更有穿着汉服长袍的行人,还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美貌女子,有洋人也有中国女子。
周起滨目瞪口呆的望着黄浦江两岸的巨变,怔怔的说不出话来,这里比起广州的十三行街区和港口来繁华了不止十倍,往来的行人也多了不止十倍。
江国霖皱眉指着那些穿着洋裳而暴露着雪白手臂的中国女子怒道:“这成何体统?反贼治下果然风气淫靡,真是道德沦丧!”
那太平军将士望了一眼却笑道:“那些姐妹是马礼逊女子纪念学校的女学生,那是人家的校服,全校都这么穿的,要成什么体统?而且人家女学校规矩严着呢,男子都不许进去,哪来什么风气淫靡?”
江国霖惊讶的道:“什么?你们竟然让本国女子去洋人学校念书?也不怕丢了脸面?!”
那太平军将士耸耸肩头道:“这位大老爷真是少见多怪,洋人在上海有不下二十所的教会学校,在教会学校念书有什么奇怪的?咱们自己开办的国小、中小这些学校里也有不少洋人教师呢。”
江国霖顿足悲呼道:“你们这真是要亡我中华千年文化啊……”
那将士奇怪的反问道:“大老爷,你说的千年文化是指你里面穿的那身官服么?真是那样的文化,我倒宁可不要。”
江国霖愣了一愣,和周起滨对望一眼,两人都说不出话来。
第四百九十九章 昔日故友
坐在马车上,周起滨挑起帘子不时往外望去,江国霖虽然端坐车内,但眼光不自然的往外飘去。上海的变化带给他们的除了震惊还是震惊,这还是当年那个长江口的小渔村么?
最直观的感受便是上海的路,从码头出来之后,马车就一直缓缓迟行在这种碎石铺就的道路上,如同无止境的长线一般,一直延伸到远处,随后又如同蛛网一般辐射延伸在上海的各个角落。这路中间稍高,两侧平缓而低,道路两侧修建有排水沟渠便于路上积水,道路两边排水沟外遍植各种树木,当中以梧桐最多。
出了码头,远望前方却是一片极为繁华的街道,路上行人、马车、骑马的洋人络绎不绝,那段路两侧都是三层的西式洋楼,底层便是商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随处可见袒露这雪白胸脯的洋人女子。江国霖看得只是摇头轻叹,缓缓闭上眼睛。
好在马车在一个路口转了个弯,并没有往那边而去,周起滨有些奇怪回头看了随车端坐的那太平军将士。相处下来,那太平军将士名唤王凯,安徽太平府人氏,当年逃荒来到金陵城讨生活,适逢太平军入城便加入了西殿太平军,也算是西殿老兵了。王凯的名字原本是按着天国的忌讳改成了黄凯,好在去岁西王进了天京之后,一次天兄下凡之时,才废除了种种文字上的忌讳,黄凯又将姓氏改了回来。
王凯见周起滨望向自己,淡淡的说道:“那边是洋人的租界,两年前上海各路定名,西王亲自命名南京路,便是上海最为繁华的地方,咱们这是囚车,可不能往那边过。”
周起滨闹了个大红脸,这时候才记起自己还是阶下囚的身份,轻叹一声也不说话,只是望着外面的景色。
行过洋泾浜的道路之后,隔着洋泾浜远处可以望见一大片高耸的烟囱和连绵不绝的砖瓦房子,靠着那边的土地上鲜少有民居建筑,周起滨好奇的问道:“那边是何去处?”
王凯眼睛也不抬只是说道:“那边是上海枪械总局,造枪造炮造机器的。”
江国霖闻言忍不住也望了过去,王凯接着说道:“这上海枪械总局现下算是咱们东方最大的火器制造工厂了,足足有上万人在那片厂子里做事,咱们用来打你们的枪炮大都是从那里制造的。”
江国霖脸如死灰,扶着马车窗棂的手不住颤抖起来,口中喃喃自语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也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