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殿另一支兵马将至燕子矶,卑职料定这支兵马定是西殿镇江兵,西殿镇江兵素来配有水师,既然他们能到燕子矶,水师必定早已经封锁江面,我等如何能过得了江?”刘乃新轻叹一声接着说道:“殿下要是想走,就当早些走,如今只怕晚了。”
韦昌辉大怒喝道:“老子让你们出主意来着,不是让你们说老子的不是!”
刘乃新吓了一跳,顿了顿后急忙说道:“殿下既然下策和中策都不可行,咱们还有上策可走啊。”
韦昌辉怒道:“上策不就是让老子投靠萧朝贵嘛,我跟你说过,萧朝贵会要了老子的性命!”
刘乃新哭丧着脸说道:“殿下息怒,殿下想一想,今晚西殿为何在大好局面下并未追杀我等,西王如此做便是留了一个活口啊。”
韦昌辉脸上的怒色渐渐散去,低头沉吟起来,张春厚也道:“是啊殿下,这次西王虽说打着为东孽昭雪的旗号起兵,但去岁东孽和西殿也曾经很不对付,卑职猜想或许西王不会为了东孽而将我等赶尽杀绝吧。”
韦昌辉有些犹疑的问道:“为何不?他不杀我如何向响应起兵的石达开、杨辅清交代?”
刘乃新阴测测的笑道:“咱们这位西王其志不小,或许他并不想要咱们脑袋,而是想要整个天国呢?”
话音才落,殿外有参护进来禀报说今夜失陷在西王府的一名旅帅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封信。韦昌辉急命人将信函拿来观看,看完之后却是喜忧参半。
见刘乃新和张春厚够长了脖子想看看那封信函,韦昌辉便将信函递给两人观看,口中疑惑的说道:“西殿的使者约本王明日酉时在大报恩寺塔见面,说有西王的话要转告,不知会不会是个圈套?”
刘乃新首先看完,喜道:“殿下,西王这是想约殿下谈判啊,事情还有转机。以西王的实力也不会做什么下三滥的埋伏之事,况且今晚西殿没有衔尾追杀就是最好的明证。”
张春厚也道:“不错殿下,卑职看来,西王既然想谈,那咱们就谈谈看,也不会吃什么亏啊。”
韦昌辉沉吟片刻后,重重的点点头道:“好,本王明日就亲自去见见这个西殿使者,看看西王有什么要谈的。”
翌日,坏消息接二连三的传来,大胜关、燕子矶、孝陵卫等地接连被勤王军占领,天京城已经三面被围。昨晚韦昌辉还不死心的派了小队人马打算偷渡过江,结果却被江面上的来回不断飞哨巡视的西殿水师给吓了回来,果然镇江的西殿水师封锁了天京以北的江面。
面对接二连三的坏消息韦昌辉暴跳如雷,更让他感到忧心的是北殿军明显士气低落,昨日虽然下令将外围兵马撤回城中,但还是有小部分兵马来不及撤回,原本想着这些兵马或许会一战,但登上朝阳门观看之后韦昌辉心灰意冷,滞留在城外孝陵卫的数百兵马根本没有抵抗,西殿兵一至齐刷刷的跪地求饶请降。
韦昌辉胆战心惊了好一阵,生怕西殿兵趁势来攻朝阳门,他可不信朝阳门上军心不稳的北殿三千兵能挡住西殿兵的攻势。好在西殿并没有趁势来攻,而是选择了在孝陵卫扎营驻垒,让韦昌辉松了一口气,同时也让韦昌辉明白过来,西王这还是给了他机会谈判的。
很快日头偏西,酉时初刻,韦昌辉带着张春厚、刘乃新等人并百余名北殿参护来到大报恩寺塔。
金陵大报恩寺塔位于天京城南古长干里,明朝永乐十年,朱棣敕工部于原址重建:“依大内图武,造九级五色琉璃塔,曰第一塔,寺曰大报恩寺”,方才兴建这座塔。
大报恩寺塔的修造,由郑和等人担任监工官,由于大报恩寺在永乐、宣德年间建造,当时郑和正率领下西洋船队多次远洋海外,因而对工程难以全力监管。为此,宣德三年,明宣宗朱瞻基特下御敕,要已回国任南京守备的郑和“用心提督”,限期完工。
建造大报恩寺塔花了整整19年功夫,耗银248万余两,动用了囚犯、工匠和士兵达10万人。竣工以后,郑和还特地从海外带回了“五谷树”、“婆罗树”等奇花异木种植在寺内。大报恩寺塔是明代初年至清代前期南京城最负盛名的标志性建筑,永乐皇帝赐封该塔为‘第一塔’,该塔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和所有的历史建筑一样,大报恩寺塔也经历了数次的天灾和人为损坏,但好在明清年间都有不断修复。原本历史上太平军占据天京之后,清军建了江南大营,特别是1854年,清军攻克雨花台后,太平军为防清军占据大报恩寺对城内造成威胁,遂“用火药轰之,复挖空塔座下基地,数日塔倒,寺遭焚毁”。但如今因为西王东征改变了历史,清军没有建立江南大营,虽然洪秀全本人很讨厌这座佛塔,但毕竟也算是天京的名景之一,大报恩寺塔得以保存了下来。
来到大报恩寺内,北殿参护四处看了,并无埋伏的痕迹,韦昌辉这才安心的走入大报恩寺塔内,上得顶楼之后,却见一名中年汉子做寻常百姓打扮,带了两名随从便在此处等他。
韦昌辉疑惑的打量了一下这汉子,西殿还是有些熟人的,但眼前这人韦昌辉却毫无印象。那汉子微微一笑略施一礼道:“在下西殿夏官副丞相童强胜见过北王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