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页(1 / 2)

“好!既然如此,那就从徐州、豫州、益州、荆州,并南阳郡、汝南郡,抽调六十万大军,准备伐楚。以三月为期,豫州、徐州、汝南兵集结在西阳、下蔡;益州、荆州、南阳兵集结在南昌、彭蠡湖,不得有误!”

“白起,朕封你为车骑将军,统率六十万精锐,军中不论官位高低,不听号令者,杀无赦!”

“遵旨!”白起一脸郑重地回道。

“韩腾、乐乘、卫云、王翦!”

“臣在!”韩腾、乐乘、卫云、王翦同时出列,齐声回道。

“你们四人此次听命于车骑将军,各带一路大军,务必尽心辅助!”

“遵旨!”

见韩王接受了自己的意见,御史大夫范睢又道:“皇上!明天就是五月了,想要发兵攻打楚国,最快也要到八月!臣以为,这段时间最要紧的就是稳住秦、赵两国,秦国毕竟尚未同意合纵,这其中尚且有变数。不如分派四路使者,秦、赵、齐、燕各一路。对齐、燕行威逼利诱之策,对秦、赵拉拢。”

韩王点了点头,认可了范睢的提议,说道:“爱卿的意思是策反秦、赵两国吧!”

“然也!赵国之所恨,不过是我们韩国夺取了邯郸,令赵国颜面大失,如果我们假装愿意割让巨鹿郡乃至邯郸,赵国很有可能会心动!”

“联赵伐秦!”韩王和范睢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了出来,说完皆是哈哈一笑。楚国在南方势单力薄,在北方,合纵的主力乃是秦、赵两国。如果可以用巨鹿郡或者邯郸让秦、赵两国化友为敌,韩国与赵国一道,可轻而易举地重创秦国,那合纵必然也就无疾而终。

当然,无论合纵成不成功,韩国都已经下定了决心,那就是集结主力南下,消灭楚国。楚国一旦覆灭,韩国将再无后顾之忧。剩下的秦、赵、燕、齐也不会剩下多少勇气,和韩国作对下去!

而之所以选择赵国为盟友而不是秦国,原因也很简单。秦国欺骗韩国的感情,将太子子楚接回晋阳,此为一也!秦国据有富庶的河东郡,战争潜力实际上大过赵国,扶持弱小的一方削弱强大的一方,此其二也!其三嘛,则是不可说的秘密!

第六十九章 大胆的计划

商议好出兵的方向后,韩王将丞相张平、御史大夫范睢、太尉魏辙单独留了下来。魏辙也是在最近才知道,韩国为何在上次五国伐韩的时候,轻而易举地渡过了韩国立国以来的最大危机。很难想象,一个细作居然摇身一变,成为敌国三公九卿的存在。

“朕欲乱秦,诸位可有良策?”韩王一脸平静地问道。

三人面面相觑,方才在朝堂上,韩王已经制定了联赵伐秦的策略,如果计划可以成功,那秦国必然削弱。祸乱秦国的目的也是为了削弱秦国。两者殊途同归,怎么韩王现在又要自己想出削弱秦国的策略?!

不过,张平、范睢、魏辙都是心思机敏之人,略一细想就知道了韩王的用意。除了韩王加上自己三人,韩国再无一人知晓吕不韦是韩国的细作。所以,制定策略的时候,也都没有将吕不韦的因素考虑其中。韩王既然有此一问,说明在韩王心中,想要赵国反水,对秦国反戈一击的希望应该不大。既然联赵伐秦不可行,想要削弱秦国,就必须用一个“乱”字!还是要利用好吕不韦眼下的关系。

“臣听闻秦王宠爱杜姬,华阳夫人和秦国太子子楚必然心有不安,能否在太子之位这件事上做些文章?”丞相张平试探性地问道。

“秦王虽然好色,但事情的轻重缓急还是有分寸的。如果子楚尚在洛阳,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此事还有可能成行。但如今子楚已经返回晋阳,秦王对子楚信而用之,改立太子的谣言不攻自破,怕是不行!”韩王长叹一声,有些后悔自己太过自信,放走了子楚。

“阳泉君与将军杜蟜不睦久矣!尤其是阳泉君此次‘大胜’而归!加上太子子楚回归,杜蟜备受压制!我们是不是可以派人行刺阳泉君,在现场留下杜蟜府中的记号,嫁祸给杜蟜。如果阳泉君身死,秦国朝堂必然大变。即使阳泉君安然无虞,也会闹出一场风波!”魏辙也是出言道。

韩王轻轻点了点头,回道:“这点倒是可行!即使阳泉君知道多半是有人嫁祸,但为了自己的颜面,也必定不善罢甘休!如果再有我们的推波助澜,就更好了!太尉,两人互派刺客,行刺对方,是不是更加好些?”

魏辙听后就笑了,如果两人都能侥幸不死,那朝堂上必然热闹非常啊!双方都必然落井下石,置对方于死地。后宫也会不得安宁!

“王上妙计!”魏辙不得不佩服,为了取胜,为了最大程度地解决韩国的敌人,韩王并不拘泥于仁义。这天下,本就没有什么仁义可言。就比如两军隔着河对峙,强大的任由弱小的一方渡河,而不是半渡而击,这是可取的仁义。反正强大的太多,战争的胜负早就决定了!如果弱小的一方自以为是,讲求仁义,在强大的一方渡河的时候无动于衷,那这不是仁义,是愚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