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驻守在最外围营寨的燕军前来禀报,称大批韩军杀入了燕军营寨,燕军猝不及防,已经丢失了大片地区,伤亡惨重。
荣蚠综合了下三个方向的禀报,确定北面是韩军的主攻方向。大概有两万韩军正在一路势如破竹朝着自己中军前进,这个方向上,燕军在短短半个时辰的时间,已经损失了八千多人。其次是西、南两个方向,应该各有一万韩军在作乱。燕军的伤亡也都在五千人以上。
相对于燕军十三万的数量,目前为止的伤亡对燕军来说还称不上伤筋动骨,但燕军最大的问题在于军心已乱,将找不到兵,兵寻不到将,各营只能各自为战,没有联合起来,禁不起韩军的一次冲锋。随即而来的是更可怕的事实,混乱之下,所有人都想着逃命,燕军早已忘记了反击,因为事实证明,反击只会死得更快,逃跑还有一线生机,只要自己跑的比袍泽快,就能侥幸活下来。
许多燕军下意识地丢掉了手中的兵器,只为减轻负重。互相践踏,溃不成军,身后的韩军成了地狱里爬来的恶魔,火光、惨叫声、鲜血将原本温暖舒适的营寨变成了人间炼狱。
这种恐慌的情绪在迅速传染,尚未被波及到的燕军想要向前抵御韩军,却被溃败的袍泽冲散阵型。对溃败的燕军来说,和自己的性命相比,区区的袍泽之情和军纪实在算不上什么。这些都是燕军面对的事实。
“传我的命令,各营兵马向中军靠拢,乱我阵型者,杀无赦!喧哗吵闹者,杀无赦!不听号令者,杀无赦!”荣蚠果断下令道。
这一道命令挽救了燕军,韩军以溃军为掩护,推进的速度已经算是很快,但燕军营寨毕竟很大,还没有被溃军冲散的燕军原本想要抵抗,但接到荣蚠的军令后悉数后退,向中军靠拢、集结。等到韩军驱赶着燕军溃兵抵达燕军中军的时候,燕军早已集成了密不见缝的方阵。
“放箭!”随着各营校尉的一声令下,布置在方阵最前面的燕军弓箭手张弓放出了手中的利箭,不过,他们的目标不是韩军,而是冲在最前面的燕军。
上万燕军溃兵怎么也没想过,自己会死在自己人的手上。前一刻,他们看到严阵以待的中军还以为自己马上就要得救,充满了希冀与兴奋,可血淋淋的现实告诉他们,救星与恶魔的转换在一念之间。
没有人可以扰乱中军的阵型,此时的溃兵完全不知道,放任他们入阵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他们身后的韩军明明可以将他们赶尽杀绝,却放任他们逃跑,又是抱着怎样的邪恶用心。
不得不说,在战场上,血淋淋的刺激往往可以震慑人心。当燕军溃兵发现,继续往前冲只有死路一条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地想要换一个方向逃命。掉头转身自然不可能,上天既无路入地又无门,那也只能从两翼绕行。这个时候,布置的燕军方阵两翼的人马才引起了燕军溃兵的注意。在他们的引导下,侥幸活下来的燕军进入了方阵后面。
燕军的方阵壁垒分明,军威肃整,更重要的是燕军的数量远远超过韩军,如今天已大亮,韩军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燕军方阵分成了八个小方阵,每个方阵约有万人,方阵之间泾渭分明。一路奔袭而来的韩军加起来不过三万五千多人,尚不及燕军的一半,唯一的优势就是士气正旺。燕军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准备,最外围是车马构成的寨墙,然后是弓箭手、盾牌手、长枪兵依次站立,只要韩军敢发动攻击,必然难以全身而退!
白起出人意料地拒绝了手下将领的请战,哪怕他们提出的理由多么充分。面对严阵以待的燕军,白起做出的下达的命令只有一个,那就是后撤一里地,原地歇息。
在双方目力可及的范围,也就发生了极其诡异的一幕。不到四万名韩军大大咧咧地坐在地上,对不远处的赵军指指点点,似乎在点评他们的站位和容貌,而数量多达八万的燕军却是如临大敌,在车马围拢城的圆圈中进退不得。
荣蚠自然知道白起的打算,韩军既然早有准备,那肯定是用过了朝食才发动袭击的,而自己这一方还饿着肚子。之前全部心思都放在抵抗韩军,还不会觉得饥饿,现在韩军摆明了不会立即发动攻势,燕军放松之余,立即发觉,自己实在太饿了!
荣蚠现在很后悔,自己为什么不把辎重放在中军!随着南面营寨的失守,燕军的粮草大都落在了韩军手中,虽然中军还存有少量的干粮,但已经远不够大军的使用。粮草这个命脉掌握在韩军手中,燕军就失去了主动权。白起有足够的资本等下去,明日,韩腾的十万大军就会抵达,韩军的兵力将超过燕军。没有粮草,燕军的军心就会无可避免的大乱。时间拖得越久,越是多韩国有利。燕军实在无法任由情形继续糟糕下去,强攻,击败白起大军然后前往沙丘,与两万赵军汇合,再从长计议,这是荣蚠唯一的选择。
将为数不多的干粮分给八万燕军,让三军饱食一顿,荣蚠摆出了决一死战的架势。这一切,都被韩军看在眼中。
白起并没有指挥韩军后退,避其锋芒,而是针尖对麦芒,摆好了防御的架势,坐等燕军来攻。燕军的数量只是多出四万余人,对韩军来说,这不是一个难以跨越的数字。
一上来,燕军就没有保留,投入了三万大军,从南、北、西三面强攻韩军方阵,至于东面,虽然燕军没有发动攻势,但有五万燕军虎视眈眈,韩军的警惕之心反而更强。
密密麻麻的箭雨落在冲锋的燕军头上,无数燕军如同割倒的麦茬,一片片倒下,在人群里,生命绽放出一朵血花然后就消失不见。没有呻吟,没有叫喊,陷入绝境的燕军只知道往前,只有往前才有活命的机会。即使前面的刀山火海,即使前面的龙潭虎穴,也唯有向前。
冲过百十步的死亡距离,燕军狠狠撞在了韩军的拒马阵上。被长枪贯穿,被长戈扫倒,一切都阻挡不了燕军取胜的决心。燕军发了疯一般,前赴后继地扑向韩军的拒马阵。饶是拒马阵坚固,饶是韩军反击的力度强硬,也架不住燕军的发疯,仅仅半个时辰,韩军防守拒马阵的士卒就悉数战死,拒马阵后面的韩军立即补上,堪堪维持着拒马阵。
燕军的数量实在太多,韩军弓箭手完全不需要瞄准,只需随意向半空中射去,多半可以射杀一名燕军。人命在这片战场上显得极其廉价,也许前一刻还兴奋自己斩杀一名敌军的士卒下一秒就失去了项上首级,以命博命,以命换命,当一方完全不计较伤亡,完全不在意自己的性命,战力、士气、勇气、斗志全都成了次要的东西,胜负已经完全取决于意志,谁更能承受伤亡,谁更能承受牺牲,谁就能取得最大的胜利!
在燕军伤亡了超过两万人后,韩军的拒马阵已经是摇摇欲坠。荣蚠毫不犹豫,又投入两万大军。这也成为压垮韩军的最后一根稻草,半个时辰后,拒马阵如同纸张一样被撕开,燕军终于获得了和韩军短兵相接的机会。依托拒马阵,韩军还能和燕军拼一个一比三,甚至一比四的伤亡,大占上风,但失去了拒马阵,韩军的伤亡无可避免地开始增大。
燕军的兵力优势终于得到发挥,虽然配合欠缺,虽然战力欠佳,但燕军杀出了血气,堪堪和韩军杀出了一个三比二的伤亡比例。用三个燕军的性命来换取两个韩军的性命,这样的战力已然不俗。
燕军的数量还有五万多人,韩军的数量只剩下两万三千多人,当韩军的数量不超过一万人的时候,伤亡比例会加大很多。这是荣蚠计较出来的。荣蚠相信,只要继续这么打下去,最终胜利的一定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