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页(1 / 2)

赵礼微微摇了摇头,解释道:“王上怕是不知,燕国已然出兵八万,攻打我们赵国!如今韩、燕一南一北,邯郸几近成为飞地,赵国虽有三十万精兵,可半数在汾水一线,又如何抵挡得住韩、燕两国的攻势呢?!”

秦王的眼睛顿时眯了起来,如果这个消息属实的话,那赵国虽然强大,这次也要吃一个大亏,甚至有被燕、韩两国联合瓜分的危险!一旦如此,秦国要么先下手为强,夺取太行山以西的大片赵土,与燕、韩两国分庭抗礼;要么声援赵国,让赵国扛过这次燕、韩两国的合击!

如果是前者,趁火打劫不无不妥,只是秦军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如果是后者,秦国好不容易和韩国修复的感情将重新变得支离破碎。秦国接下来面对的,肯定是韩国的怒火。韩国拥兵可是上百万,虽然郑国渠的修建消耗了韩国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也别忘了!只要有需要,韩国随时可以停工郑国渠,甚至,韩国不需要派出太多的军队,只需有一支十万人的大军进入河东,就足以让秦国寝食难安。

“消息属实?”秦王担心赵国是在诓骗自己,毕竟,燕国有没有加入的消息实在影响深远。

“臣以性命担保,燕国确实在攻打我们赵国的巨鹿郡!如果不是燕国向韩国借道,让韩国轻而易举地拿下平原,继而绕开我们赵国设置的河水防线,我们赵国也不会失了先机,让二十万韩军兵临邯郸城下!”赵礼正色回道。

这也算是为秦国君臣答疑解惑,让秦国君臣明白了韩军推进的速度为何如何快,以至于快到赵国一点都反应不过来!

“兹事体大,容寡人仔细想想!先生还是先下去休息下!”秦王语气稍微缓和了下。

韩国如果只是想救援自己,只需在漳水对岸震慑赵国即可,如今兵临邯郸城下,再联想到燕国的暧昧态度,韩国的真正目标就有待商榷了!

赵礼也清楚,接下来秦王会和大臣们分析利弊,自己在场,许多话不好说,反而影响秦国决策。因此只能告辞,不过告辞前,赵礼说道:“燕国伐我巨鹿,赵国必然不支,以燕国的个性,必然还会追加兵力图谋代郡以至雁门、云中。今燕国之兵胜秦一倍,与代郡、雁门、云中的距离又近于秦,还望王上三思!”

第四十章 吕不韦献策

赵礼退下去后,秦国君臣再也没有了说话的顾虑,大殿也热闹起来,群臣窃窃私语,交换着彼此的意见。

秦王率先开口道:“韩国二十万大军兵临邯郸城下,更有八万燕国大军支援,众爱卿以为我们秦国当何去何从啊?”

丞相嬴则率先出言道:“王上!臣以为,此战过后,我们大秦不过拥兵十二万,抛开留守的军队,至多派出十万精锐!若是用来救援赵国,无异于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而韩国拥兵百万,我们大秦绝不是韩国的对手!”

言外之意,却是认为秦国救援赵国乃至不自量力,取死之道。

中常侍章周亦是点头,出言道:“王上!丞相所言甚是!以韩国的国力,征召百万大军不成问题。韩国之所以不征召大军,无非是体恤民力。一旦我们大秦与韩国为敌,韩国可在十数日内征召二十万大军!到时,我们大秦拿什么来抵抗?”

秦王不置可否,心里面很是赞成嬴则、章周的说法。如果秦国有三十万大军,这赵国说什么也得救!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秦国眼下的十二万大军乃是最后的战力,用之需要慎之又慎!为了赵国,拿来和韩国死拼,太没有价值了!关键和韩国为敌,于秦国而言,是一场看不见胜利的战争!得不偿失啊!

郎中令吕不韦这时站了出来,轻声言道:“赵国遭遇如此危机,必然不单单向我们秦国求援。如果臣的猜测没错的话,赵国一定也向楚国、齐国甚至于燕国,派出了使者!”

“燕国,齐国?”秦王一脸的难以置信。

赵国向楚国,向自己求援都可以理解。但向齐国、燕国求援就有些适得其反了!要知道,没有齐国的默认,韩国大军不可能悄无声息地渡过济水,攻打平原!如果没有燕国的支持,韩国大军不可能西渡河水,突袭东武城。现在,赵国向两国求援,岂不是与虎谋皮吗?!

吕不韦看出了秦王的不解,笑着解释道:“燕国刚刚在济水南岸折损了十万大军,又岂会输得心甘情愿?!如今韩、燕两国联合,所为的不过是一个‘利’字!韩国需要燕国在北方牵制赵国,燕国需要韩国在南方吸引赵国,如此,韩国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拿下邯郸,燕国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拿下巨鹿郡!燕国可是对中山国垂涎已久啊!他们不过是相互利用而已!”

秦王点了点头,示意明白其中的道理,但还是不解地问道:“韩国、燕国确实只是在相互利用,如今局面大好,赵国想要离间怕是不易吧!”

赵国为了自救,派出使者前往蓟城,必定是要离间韩、燕两国的关系,燕国若是不生疑心,这离间之计也就无法成行。

丞相嬴则这个时候笑着插嘴道:“王上!这天下大势,以利而合者,必定以利而分!只要赵国能够说动燕国,让燕国得到想要的利益或者让燕国明白了与韩国联合的危机,燕国必然生出异心。少了燕国的牵制,这赵国就活了一多半!”

秦王若有所思地说道:“爱卿的意思是说,单单凭借我们秦国无法救援赵国,想要保住赵国,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燕国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