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闻其详!”韩王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计策可以图谋邯郸,颇为好奇地说道。张平也是有些奇怪,想要攻打赵国,就必须渡过河水,而且是接连渡过三条大河。韩军的速度再快,怕是也无法在赵国反应过来前兵临邯郸城下。
“臣的计策,在于齐,在于燕。”范睢开口言道。
“莫非爱卿的意思是联合齐、燕两国讨伐赵国?”韩王面露凝重。
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齐、燕两国都与赵国相邻,尤其是燕国,和赵国的边境长达千里。对于隔壁的这个国家,燕国既忌惮又垂涎。赵国强大的时候,燕国不会生出一点异心,夹起尾巴坐任;赵国衰弱的时候,燕国必定是第一个落井下石。历史上,长平之战后,燕国纠结六十万大军进攻赵国便是明证!
如果得到齐、燕两国的襄助,韩国想要谋略邯郸,必然容易得多!但想要说服两国,需要割让一部分利益!利益大了,韩国并不心疼,但韩国忌惮两国实力会因此增长地太快!利益小了,则完全起不到拉拢的作用!而且,即使利益合适,也搞不好会出现齐、燕两国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尤其是燕国刚刚在自己身上吃到了苦头,会不会不与自己合作,更是难说。
“是也不是!”范睢的回答让韩王更是迷惑!
“如今齐国之兵还不到二十万,齐王尚未掌权,齐太后当政,臣听闻齐太后素来爱惜民力,多半不会愿意为了赵国而大动干戈!想要齐国伐赵,难上加难!最多,齐国只会派出三五万大军,擂鼓助威!臣所说的需要依赖齐国,乃是从齐国借道!所说的依赖燕国,方才是和燕国结盟,让燕国伐赵,分散赵国的注意力!”范睢解释道。
“借道齐国?御史大夫的意思是从历下渡河?四面围攻赵国的河南地?”张平问道。
从齐国的历下渡河后,韩军就可以直取博陵,算上河水、东郡、泰山郡的兵马,可不正是四面围攻吗?!
范睢却是摇了摇头,说道:“燕国若是不肯结盟,自然只能从历下渡河。但如果燕国同意结盟,臣以为,可从平原渡河,取东武城、灵丘。攻下两城后,直接渡过洹水、漳水。”
齐国如今依附韩国,以韩国的威势,齐国绝对没有拒绝韩国借道的勇气。至于会不会有假途伐虢的可能,齐国也清楚,韩国如果对自己有所觊觎,齐国是怎么都不会躲过去的!所以,范睢、张平都很笃定,齐国肯定会同意。至于会不会派出三五万大军从旁协助韩军,以三十万韩军的数量,不过是锦上添花,可有可无的事情!
平原位于河水以东,随着高唐失守,济水以北皆属燕国,平原可谓一面环水,三面被燕国包围。只要燕国愿意,随时都可以吞并平原。只是迫于燕、赵两国存在一个并不牢靠的盟约,燕国并没有打平原的主意。但如果燕国听从了韩国的建议,背弃盟约,平原反而成为韩国最好的踏脚石。只要拿下东武城、灵丘,有河水的阻隔,平邑、博陵等地的赵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对岸的韩军绝尘而去,赵国希望的用自己的河南地换取时间的策略也就失败了。因为会有舟师封锁河水水面,会有另一支大军好好招呼赵国河南地的大军!
“若要说动燕国,当许何利?”韩王沉声问道。
这世上朋友、敌人的转换也许就在一念之间。各国交往,都是以利益来权衡,合纵连横的变换才会如此之快!虽然因为韩国的干涉,燕国十万大军折戟济水南岸,让燕国深以为恨!但如果韩国抛出诱人的条件,燕国未尝不能倒戈,捅赵国这个友邦一到!
齐国太弱了,帮助不了韩国太多!燕国尚且有近三十万大军,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战力!而且,好消息是这十万燕军就在济水北岸,只要燕王的一纸诏令,就能成为韩国的助力!
“中山国如何?”范睢笑得很是阴险。
中山国可谓春秋战国历史上打不死的小强的存在,屡次被灭国,又屡次复国,直到耗尽了最后一丝人品,被赵国灭掉。而且,中山国的故土与燕国接壤,对于这片土地,燕国可是垂涎已久了!
第三十四章 商议
“中山国?”韩王听到范睢的这个提议后,莞尔一笑。
中山国民风彪悍,又是狄族所建,一直被中原各国视为心腹大患。在春秋的时候,中山国最早为鲜虞部落联盟,曾经出击邢国,征伐卫国,结果就是邢君出逃,卫君被杀。最后还是齐桓公联合宋、曹、邢、卫诸国的兵力挫败鲜虞,才将邢、卫两国从灭亡中挽救回来。
春秋中后期,晋国崛起,成为中山国的主要敌人。对于中山国这个鲜虞部落联盟,晋国也没有实力一举吞并,而是采取先吃掉鼓、肥、仇由等鲜虞属国,最后消灭鲜虞的战略。
在长达五十多年的战争中,中山国受到多次沉重打击,晋国也多次大败于中山国之手,但最终,还是中山国失败,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段时间,晋国因为被中山国消耗了太多的国力,以至于无力南下与楚国争锋!但中山国并无就此灭亡,而是蛰伏起来。
也许是上天的垂青,中山国蛰伏了几年以后,机会就来了,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国灭亡。战国七雄开始争霸天下,中山国在被打压了半个多世纪后,开始了自己的艰难复兴之路。
晋国灭亡四十年后,中山国迁出易守难攻的山区,转到平原地区建都,并效仿中原各国的礼仪,制定各种制度。三晋之中,最早崛起的魏国看出了中山国的威胁,派出乐羊、吴起这样的名将组合讨伐中山国,历经三年苦战,方才拿下中山国。中山国的余孽退入太行山中,魏国为了加强这一块的统治,同时也是震慑中山国余孽,立太子为中山君,管辖这片区域。
二十多年后,趁着魏国忙于和秦国、齐国争霸,中山国再次崛起,这一次,中山国定都灵寿。因为中山国位于赵国东北方向,将赵国南北土地一分为二,在走出山区定都灵寿后,就成为赵国的心腹大患。赵国先后两次想要灭掉中山国,都以失败告终。直到又过了八十年,赵国才灭掉中山国这个心腹大患,由此可知,中山国的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