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页(2 / 2)

在军功的刺激和魏冉的勉励下,秦军的士气终于开始高涨起来!开始有条不紊地加固城防,所有人都清楚,也许城头上每多一支箭矢,每多一个石块都可以在最紧要的关头救自己一命。

咸阳的四门已经用土木封死了其中的三个,只留下北门。如果有需要,北门也可以随时被封死。谁都清楚,这是背水一战,要么生,要么死!哪怕不是为了咸阳宫中的秦王和太子,为了自己活命下去,也要和韩军拼一个你死我活!老秦人从来不缺乏血性,也不缺乏牺牲!靠近城墙一侧的房子已经尽数被拆毁,城中的树木正在以飞快的速度被砍伐,武库中的武器也全部被搬运一空。于是就出现了怪异的一幕,每名秦军都手持弩箭,腰挎长剑,身披皮甲。往往是百人将才能披戴的甲胄居然出现在大多数秦军的身上,秦军可谓武装到牙齿。虽然这并不能骤然提升六千老弱的战力,但远远看上去,秦军的军容还是威武的,就连秦军自己也多了几分信心。

韩国大军是在二月六日渡过渭水,包围咸阳的。虽然秦军心里面早有准备,但看到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韩军的时候,还是难以避免地紧张起来。未经历战事的人只觉得韩军人数很多,但老练的士卒却可以看出来,包围咸阳的韩军即使没有十万,也有七八万之多!

韩军并没有第一时间攻打咸阳,而是在秦军眼皮子底下修筑简易的营寨,似乎对他们而言,建造攻城器械才是最重要的。营寨的用处不大,因为很快,韩军就能攻入咸阳!

当然,韩军也没有忘记打压秦军的士气,上百名韩军骑兵高呼着韩国的政策,诸如献城投降者封君拜将,俘虏秦王者位列三公、永享富贵,顽固死守者死路一条。被去掉箭镞绑上纸条的箭矢大力宣扬了秦国的暴政,韩国的仁政,指明韩军是为了解放关中百姓而来,韩军不求咸阳百姓立即表明立场,但也希望百姓可以各自待在家中,不要参与其中,免得误伤!

韩军自然不指望咸阳百姓敢和官府对抗,这样的伎俩除了在官府和百姓之间种下芥蒂,挫伤下秦军的士气,没有什么大的作用!除非韩军让秦国损失惨重,直到咸阳的秦军已经减少到不能约束百姓的数量,挑拨离间才能生效!

两个时辰后,大量的云梯被制造出来,数量足够一个波次一万韩军使用。韩腾没有丝毫犹豫,直接下令一边继续制造云梯,一边投入一万大军猛攻咸阳!

密密麻麻的箭雨将城头上为数不多的秦军弓箭手死死压制住,滚滚而来的石雨则让咸阳守军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人间炼狱。好在韩军的投石机威力虽然巨大,但准头却是欠佳,由于顾忌会伤害到己方冲锋的士卒,韩军的投石机发射了不过几轮就偃旗息鼓。

滚石、檑木、金汁,秦军招呼着蜂拥而来的韩军,不时有韩军攀爬到半途就被秦军将韩军连人带云梯地推了下去,或者被石块砸中坠落而死,最惨的则是那些被滚烫的金汁烫伤的,在临死前,体会到什么叫皮开肉绽。战场上的哀嚎一片,但韩军却是不为所动,蜂拥而来。云梯被推倒了就重新竖起来,被赶下城头就再爬上去,战争变成了最简单却也最惨烈的消耗战。

如果韩军先被秦军的滚石、檑木消耗光,那胜者无疑属于秦国!如果韩军率先消耗光秦军的滚石、檑木,那么韩军就会笑到最后。

最终,韩军的人数发挥了作用,毕竟秦军虽然有九千之巨,但却不可能全部投入到城头。当韩军第一次踏上咸阳的城头,更加惨烈的白刃战开始了。短兵相接无疑最是考验双方的意志力和勇气,少了任何一点,败亡就是注定的结局。

韩军千里迢迢而来,自然想要攻克咸阳,创立不世功业。秦军因为军功的激励,本就不畏死,何况,韩军都打到咸阳来了,为了老秦人的尊严,为了祖先的荣誉,也没有人会退缩。

双方根本没有试探,一上来就是以命相搏。没有人会再去分神想双方的兵力差距或者援军什么时候抵达,唯一存在于双方士卒脑海中的就是杀死眼前的敌人,一直杀下去,杀到自己倒下为止,只有杀下去,才有活下去的希望!

人命在这个时候成为最廉价的东西,一名士卒前一秒还在欣喜躲过敌人致命的一剑,下一秒就被弩箭射杀;或者有人力竭,望着侧面袭来的长枪,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却被袍泽用长剑及时的架住逃过一劫。这样的情形比比皆是!生与死不过刹那间,每一名士卒能够做的就是相信自己的袍泽,不停地递出自己的武器,以最快的速度,要么先于敌人先刺中,斩杀对方,要么迟一步,被对方所杀!

虽然秦军的装备相比韩军更好,虽然秦军一开始沾了些便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韩军的体力以及娴熟的配合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守城的秦军当中,毕竟有太多的老弱,要么体力不佳,要么武艺太差,渐渐落在了下风。秦军校尉见势不妙,当即果断派出上千精锐,这才把韩军的第一波攻势打了下去。韩军的试探目的达到了,并没有强求立刻攻克咸阳,因此也是退了下去。

韩腾和杨端和望着败退的韩军,不忧反喜,不可否认,在方才短短一个时辰的战斗中,韩军付出了四千多人的伤亡,但代价却是值的!两人已经可以断定,咸阳确实如自己的猜测一般兵力匮乏!方才不过是前戏而已,如果秦军的实力就只是如此,那咸阳绝对坚持不了三天,甚至连两天都难说!

“杨校尉,你以为,秦国会向我们求和吗?”韩腾望着已经返回本阵的韩军,突然开口说道。

杨端和一愣,不明其意,略微想了一下,回道:“秦国性情孤傲,虽然识时务,但末将以为,求和的可能不大!”

“哦?”韩腾笑了,问道:“何出此言?”

“峣关已经被我们攻破,咸阳无险可守,也无兵可守,秦国哪里有条件和我们求和!但凡秦国有十万大军,或许会出于保全实力的关系和我们议和,但如今秦国大军亡于匈奴者甚多,在安平关、潼关者甚多,牵制在河东的亦多!即使秦国求和,将军又岂会答应?”

韩腾笑意更浓,峣关未破,秦国若是派出太子为质前往洛阳,依照韩王的秉性,多半会同意!但如今,韩国既然有扩大战果乃至于灭亡秦国的希望,肯定不会接受议和!也许是秦国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所以连一丝用诈降来拖延时间的心思都没有!或许他们早就知道,如今已经是不死不休的结局!除非,秦国拿出足够令韩国心动的筹码!

“瞭望塔需要多久才能建好?”韩腾转移了话题。

“明天!最快明天中午就能建好!最晚明天晚上!”杨端和恭敬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