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国尉辛毫不犹豫地回道,“韩王说,明日就将围困大梁东门、南门的大军撤离!”
“恭喜王上!”“恭喜王上!”群臣纷纷向魏王道喜。谁都知道,最多不过两日,三十万大军就将减少到十万!至少一个月内,韩国不会看出魏国不想割让东郡!而一个月后,信陵君应该可以集结十万大军,虽然战力较弱,但也可以配合大梁城内的魏军主力击败十万韩军。如此,割让给齐国的土地甚至可以少一些,甚至没有!
魏王也是高兴地连连点头,一时之间,大殿之内,萎靡困顿之情一扫而光。所有的人都是喜气洋洋,犹如魏国打了一场胜仗一般!劫后余生的感觉,没有体会过的,很难理解魏国君臣的兴奋之情。
只是,这个时候,不和谐的一幕出现了。宦者令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说是走,其实已经算是小跑。宦者令脸上的慌张之意,任谁都可以看出。魏国君臣实在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消息才能让宦者令吓成这样。
魏王不悦地冷哼一声,宦者令脸上的冷汗就出来了。知道君前失仪的宦者令连连请罪,然后才说道:“王上!大梁守有关乎大梁生死存亡的要事求见!”
魏王眉头拧成一团,最终还是微微点了点头,对宦者令说道:“带他进来!寡人倒要看看,他哪来的胆子坏了寡人的兴致!”
“喏!”宦者令急匆匆地跑了出去。
不一会儿,浑身湿透的大梁守亦步亦趋地跟着宦者令走到了魏王面前,然后在大殿内所有人的注视下道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王上!大事不好了!韩军在城外十五里处修筑了一道堤坝,想要水淹大梁!”
“什么?”魏王一下子就惊呆了,几乎用吼的声音说道:“你哪里来的消息?!若是敢欺瞒寡人,寡人灭你的族!”
大梁守则是显得万分委屈,态度诚恳到极致,说道:“王上前些日子要求臣刺探城外韩军的动向,臣派出去的前几波斥候悉数被韩军射杀!这些天大雨,视线不好,臣又派出去了几十人出去侦查。此事是回来的斥候亲眼目睹的,绝不敢有半分欺瞒!”
第六十五章 主动出击
随着大梁守的一句话,整个大殿的人开始慌乱起来。如今正是仲夏,暴雨如注,按照往常的经验,这雨势没有三五天是停不下来。如果韩军决堤放水淹大梁,大梁将成为一片泽国。大梁城再如何坚固,在水中泡久了,城墙也会坍塌。到时韩军一拥而入,大梁就落在韩军手中。
魏王脸色瞬时变得苍白,原来,韩军一直就想要水淹大梁。什么明日撤兵,根本就不是因为韩国想要放过魏国,而是韩国怕大水冲走了自己的军队吧!好歹毒的计策!枉自己还以为韩王仁义,会顾忌水淹的影响,不会涂炭百姓。如今看来,韩国也如同秦国一般,为了达成目的,减小损失,而不择手段。
“司农何在?”魏王不得不开始考虑,如果韩军水淹大梁城,大梁又能坚持多久。
“臣在!”司农李高随即出列。
“寡人问你,韩军一旦水淹大梁,大梁可有城破的风险?”魏王死盯着李高,试图想要看出李高有没有说谎。
李高擦了把冷汗,诚惶诚恐地说道:“启禀王上,大梁城墙是由夯土制城,这夯土,最禁不起水泡。依照臣的预计,最多三个月,大梁城墙必定坍塌!”
“三个月!”魏王喃喃地说道。
三个月的时间,应该足够齐国派出援兵吧!只是,韩军水淹大梁之后,大梁方圆百里必定成为泽国,而大梁城内也会遍布积水。城内有精兵十二万,却是只能待在房顶,城内有可供三十万人实用三年的粮草,可惜全都会在水下。这种局势下,大梁的所有希望只能放在信陵君手中的大军和齐国的援兵身上。
“王上!韩军如此歹毒,请王上速从密道离开大梁!以免韩军水淹大梁后,密道坍塌。”立即有大臣向魏王进言。
大梁城在兴建之初,魏国就考虑到他日有乱臣谋反和他国围攻大梁的情况发生。当时的国君魏惠王花费重金,命人秘密修建了一条由王宫直通大梁城外的密道,这件事,也只有魏国历代最核心的臣子知道。但只有每代魏王才知道,密道有多长,出入口在哪里。
话音未落,立即有人出言反对道:“臣反对,王上一旦出走,大梁必定军心涣散,不堪一击。如今大梁外有信陵君大军策应,内有二十万军民同舟共济,只要我们坚持一个月,齐国的援兵就能抵达大梁。到时,大梁便能转危为安。”
“不妥!不妥!方才李司农说,大梁城墙遭水浸泡,最多不过三月便会坍塌。信陵君麾下皆是老弱残兵,如今魏国精锐尽在大梁,大梁真正能够依仗的只有齐国的援兵。依照齐国的国力,又要多久才能击败韩国的三十万大军呢?三个月的时间绝对不够用。三个月后,大梁城破,又该如何护卫王上的安全?”老成持重的大臣连连摇头。
任谁都清楚,眼下大梁的形势极度糟糕,韩军是明摆着要水淹大梁城了,可天下诸国只有齐国愿意出兵救援。齐襄王尚未下葬,魏国也确定齐国的援兵会什么时候到达,到达后又是否能击败韩军。想要保住大梁城,除了齐国的援军可以及时抵达并击败韩军外,唯一的办法就是让韩军放弃水攻的念头。这样,大梁城内的十二万魏军精锐才有用武之地,才能合信陵君、齐国之力,万无一失地击败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