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页(1 / 2)

也许是心有余悸,赵王在经历了这样的动荡后,命令赵奢留守邯郸,多余的大军则是原地解散。平阳君赵豹已经整合的三万大军更是尚未出发就解甲归田。不少人注意到,赵王征发了数万民夫加修长城。在舆图上细看,长城的弧度在延伸,不仅要防备中牟方向的威胁,更隐隐要将涉邑拒之在武安以外。

无独有偶,田单在被解除兵权后,齐王也没有了继续对赵国用兵的意向。大名以东,只有燕周领着四万多赵军和晋鄙的八万魏军远远对峙着,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磨擦的情况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情报显示,魏国拿下了平邑、观泽、马陵后似乎已经满足,转而对河东忧心忡忡。齐国则是止步安阳,死守着城池不出。城外数十里之地,渐渐成为了赵国骑兵的跑马场。和邯郸失联已久的濮阳等地重新恢复了联系,都汇报称没有受到魏国或者齐国的骚扰,对赵国来说,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韩国拿下巴蜀两郡的消息,天下已经尽知。除了感慨楚国的衰落,兵败鱼复外,赵、魏、齐、燕四国也震惊于韩国的势头之猛,短短不到两个月就先后平定巴蜀两郡。这里面固然有蜀国余孽造反的缘故,有秦国不能支援巴蜀的缘故,但谁也不能否认,韩国平定巴蜀的速度之快,完全超乎了各国的想象。也不能否认的是,韩国的国土凭空增加了一半有余。至少看起来,韩王然在开疆扩土方面已经超过了韩国历代国君。韩国的势力第一次伸到了江水(即长江)流域!

如此多山寡地少民的蛮荒之地,怎么值得韩国耗费这么大力气?列国皆是不知晓。也许是韩国展现的扩张欲望实在太强了些,各国不少有志之士皆是隐隐有了忌惮之情。不过,现在看起来,韩国一直都是在打压秦国。对山东各国的态度很是友好!刚刚结束的和赵国的一战,看上去完完全全是为了救援临淄,不得已为之的。

韩国的再次扩张被赵、魏、齐、燕四国所接收,这也代表着大半个天下承认,除了秦国还有楚国。

秦王接到了巴蜀失守消息的时候,没有愤怒,没有狂躁,只是愣了半天,然后长叹一声,将巴蜀和半个黔中从秦国的舆图上划掉,紧盯着天下舆图,一夜未眠。

也许其他国家还不知道,巴蜀经过秦国这些年的精心开发,已经朝着很好的方向发展。只要给秦国十年,巴蜀的富饶绝对超乎天下的想象。但现在一切都已经成空,自己辛辛苦苦平定巴蜀,压制巴蜀反叛,到最后反而为韩国做了嫁衣。秦王不可能不郁闷,司马错提出的灭楚必先取巴蜀的目标秦国是没有希望达到了。可笑啊!赵、魏、齐、燕四国怕还是以为巴蜀是不毛之地吧!也不想想,凭借韩国的英明,怎么会单单取巴蜀呢而放弃中原的争夺呢!民不多,移嘛!地不足,垦嘛!

楚国则是纯粹出于妒忌。对土地的野望,整个天下除了秦国怕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超过楚国!南北纵横数千里的楚国,一度是天下的霸主!似乎在楚国的认识里,地盘越大,国力自然越强。单单是和这个庞然大物为敌就足以吓跑不少的国家!更何况那些想要吞并楚国的,怕是担心会被楚国的广阔拖垮撑死!这样的认识贯穿楚国的八百年历史,向来缺乏安全感和中原认同感的楚国,硬生生吞并了数十个国家,傲视南中国!一度被秦国视为劲敌!

地盘大了,民众自然不好管理。历代楚王也很懂得放权,似乎只要不影响自己的享乐,楚王对手下的大臣们约束不多。层层下来,就是郡县的官吏对庶民的压榨,怨声载道而君不知,悲乎是哉!

楚国,郢都。

御史大夫范睢一脸淡然地看着楚王,他有九成把握,楚王绝对不会拒绝自己的提议。楚国上下对土地的野望是出了名的,自己又投其所好,献上了三十名美女,一件“旷世奇宝”,楚王如果还不同意的话,那范睢真该怀疑楚王是不是被人掉包了。

果不其然,收下了一份厚礼的楚王不仅有了面子还有了里子。范睢已经代表韩王仔细解释了韩国为何会出兵黔中——韩国公子安(新郑之变时参与谋反)被秦王在江州立为“伪韩王”,虎贲校尉朱亥攻破江州的时候,不慎放跑了公子安,导致公子安逃入黔中。韩国平定巴郡后,好不容易才得知这个消息,自然是挥兵剿灭公子安余孽。毕竟对一个国家来说,只有一个君王是符合大义的,对于自立门户的公子安深恶痛绝,自然不会留情。韩国大军无意中和楚国起了冲突,实属无奈。

毕竟,楚国从没有说过对秦之黔中有兴趣。黔中之前也是在秦国手中,韩国攻占并没有任何不妥。有理有据的说辞让楚王心里的不满消了大半,范睢才趁势说道:“如今,韩国已经攻占了黔中七县十八城,收民四万户,得地东西均长四百里,南北均长五百三十里。考虑到黔中环卫郢都,对楚国重要至极,韩王为楚国着想,愿意和楚国易地。楚国只要交出淮水以北,颍水以西的地方(东西长约五百里,但南北平均只有百余里),韩王就愿意送上黔中,绝不反悔。”

楚王自然清楚,真要这样做自己无疑赚了一个大便宜。楚国在淮水以北,颍水以西的地方有七县之地,民不过四万五千户,以区区五千户民众额外换来三百多里的土地,大值!更何况,黔中在手,对自己来说就是收复了失地。郢都会更加安全!这和主动交换的土地不同。

拿人手短的楚王实在太喜欢韩国所送的礼物,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寡人心里是很愿意和韩国易地的!不过,兹事体大,寡人还需和诸位大臣商议一下,省得生出波折,寡人也被人诋毁说独断专行!”

范睢一听此言就笑了,说道:“正该如此!不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臣相信,王上一言可以决楚国大小事宜。待明日议定之后,我再代表吾王送王上一件厚礼,绝不下之前的重宝!”

楚王神色大喜,就欲开口索要,终究忍了下来。范睢看着楚王的神情就知道事情多半定了,告辞而去!

第七十八章 韩楚易地

“王上!臣以为此事不妥!”左徒黄歇一听说楚王有意要和和韩国易地,马上就急了。

颍水以西,淮水以北的地区靠近中原,由此地西可略南阳,北可下新郑、大梁、洛阳,乃是楚国北上与中原各国争霸的一条必经之地。何况,楚国的陈县、巨阳、寿春等繁华之地皆在颍水东畔,颍水以西被韩国占据的话,淮泗流域又被齐国霸占一部分,地处颍水、泗水之间这些城邑将被韩、魏、齐包围,有被蚕食的风险。从更从长远的角度说,失去这些地方,意味着楚国退出了中原争霸,不得不龟缩在南方。这明显不符合楚国一直谋求的大国形象!

这里面的利害关系别人可能不知道,但黄歇不可能不知道。韩国甘愿多付出两百里的土地来易地,就是想要限制楚国的势力往北方拓展。等楚国醒悟过来,想要反悔也晚了。何况,颍水以西,淮水以北的地区多是平地,少高山,养活的人口绝不是黔中可以比拟的。一个靠近中原,一个地处西南一隅,影响力就不在一个层次上。保留颍水以西,淮水以北,楚国的影响力、话语权就在,少了这些地方,韩国就仅仅是一个南方的大国。眼下,楚王被表面巨大的利益蒙蔽了眼睛,身为臣子的黄歇自然要劝谏。

“韩国以黔中的三倍之地换王上的颍淮之地,表面看起来是拉拢我国,实际上却是居心叵测,其心可诛。”黄歇先声夺人道。

楚王的脸色立即晴转多云,待发现黄歇说得信誓旦旦,很是奇怪地道:“韩国以三倍之地换寡人的颍淮之地,于楚国大利也!左徒何出此言?”

群臣也是疑惑地看向黄歇,楚王的兴奋之情无疑透露他本人很愿意达成易地的约定。韩国莫名其妙地犯傻做这种蠢事,群臣都巴不得楚王早点答应下来,免得韩国反悔。这可是足足多出来的两百里之地啊!而且不费一兵一卒!想想为了将土地拓展到巫县,楚国就付出了超过四万的伤亡,就知道开疆扩土多么不容易了!当然,韩国是个例外,每次都是坐享渔翁之利,冒险动用大军攻略秦地。楚国这次就是吃了一个暗亏。

“颍淮之地地势平坦而土地肥沃,养民十万(户)绰绰有余,此一利也;靠近中原,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西可去南阳,北可上颍川、东可归淮泗,南可进江水,此二利也!反观黔中,地方五百里,多山而少地,民少而物瘠。西有高山所阻,东有大河拦路,南面更是不毛之地。以颍淮之丰换黔中之贫,臣以为,实在是谬矣!易地一成,天下怕是皆笑我们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