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页(2 / 2)

井陉城破的时候,武阳方面的血战正酣。蜀郡郡尉李毅集中了蜀郡大半的兵力,将蒙骜的大军死死拦了下来。一方死不退让,一方拼死前进,剑与盾,火与血的碰撞,伴随着生命的逝去,演绎成绝唱。双方的士卒杀的已经麻木了,能用的手段也全都用上了。剩下的就是比拼双方的意志和决心。武阳身后一百里即是成都,秦军已经没有退路。同样的道理,对韩军来说,只要越过了武阳,成都就好比一个身无寸缕的弱女子,任由韩军的蹂躏。虽然看起来秦军越杀越多,但这也反映了成都的兵力越来越少的事实。双方都相信,只要多坚持一下,胜利一定会属于自己!

韩军从不认为自己会输,刚刚拿下巴郡的兴奋没那么容易消散。何况汉中在手,蜀郡已是瓮中之鳖,挣扎不了多久。自华阳之战开始,屡战屡胜带给韩国的是极大的荣耀和自信心。亦如之前的秦军一般,战斗一旦开始,韩军就不会相信强大如自己会失败!秦军残余的骄傲也不会允许自己的再次失败!想要武阳?想要成都?可以,拿命来取吧!

成都已经开始戒严,执行宵禁。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蒙骜大军主力虽然到不了成都,但总有小股的斥候走山间小道进入成都散播谣言,诸如李毅战死,李毅投降等前后矛盾的风言风语不绝于耳。成都的百姓见面的第一句话已经从打招呼变成了讨论近在咫尺的战事。所有的人都忧心忡忡,富贵人家担心会不会被清算,能不能延续富贵;贫苦人家则担心韩军会不会屠城,自己要不要在城破后远在他乡。

成都兵力不足是不争的事实,也许是出于担心城中的豪族会密谋起来献城乞降的考虑,也许是限制百姓外逃和韩军细作入城,总之,成都四门紧闭,将自己与世隔绝掉了。

郡守府里,李冰对着面前的战报不知道该忧还是该喜。喜的是蒙骜的大军止步于武阳城,忧的是秦军惨重的伤亡。这才开战六天,秦军的丧亡已经超过了一万人。这样下去,半个月后,即使韩军不攻城,武阳也会没有一兵一卒驻守,为何?死光了!可韩军丝毫没有断粮的迹象,源源不断的韩军自江州而来,韩军怕是彻底平定了巴郡。

“算了!能守多久算多久吧!咸阳应该知晓了巴郡失守的消息。如果可以动兵攻打下汉中的话,自己的压力会减轻许多!还是找郡丞安排下往武阳运送粮草的事情吧!”李冰抛开了烦恼,自顾自地说道。

“大人!大人!梓潼急报!”一个慌慌张张的声音突然闯了进来。

李冰定睛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管家。平日里讲求仪表风度的管家哪里还有一丝镇定的样子,只见他挥舞着一封战报,上气不接下气地跑了过来。其脸色涨红,显然很是紧张不安。

没有大事,自己的管家绝不至于此。念及于此,李冰一把抢过战报,片刻之后也是愣住了。只见上面赫然写道——韩军兵犯梓潼,下官不能坚守,求郡守大人急救!否则必定悔之晚矣!急!急!急!

“报信的人呢?”李冰用变了音的嗓子大声问道。

“在外面候着!我这就给大人去传唤!”管家反应了过来,说道。

“算了!带本官去吧!”李冰苦涩地摇了摇头,眉宇间掩饰不住地落寞和失望。梓潼告危,自己何尝不想去救。但自己眼下能够调动的不过是一千多人,让这一千多人解围分明就是让他们去送死!

很快,李冰见到了梓潼派来的求援使者。从使者那里,李冰了解到了更多的信息。比如说韩军打着“魏”字中军大旗,多半是汉中郡郡尉魏辙,除了他,李冰也想不出谁还有资格带领三万大军攻打蜀郡。再比如说因为韩军是奇袭,几乎在一夜之间包围了梓潼,这使得梓潼根本来来不及征召大军戍卫县城,整个县城的能战之兵只有不到三千人。韩军甚至宣布,献城的人赏赐百金,良田千亩,现在的梓潼人心浮动。梓潼县令已经快要压制不住蠢蠢欲动的地方豪族了。尤其是在韩军攻占巴郡,秦国放弃蜀郡的小道消息漫天飞舞的情况下。

安排梓潼的使者下去休息,这是李冰唯一能做的事情。梓潼距离成都不过三百多里,更为关键的是,这三百多里可谓一马平川。韩军只要攻破梓潼就可一路南下,兵锋直指成都。照现在的形势看来,梓潼的失守绝对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成都也是如此。李冰实在不知道,自己还能拿什么来挽回必败的命运。

调武阳的部分士卒北上支援梓潼吗?眼下蒙骜和李毅斗了一个旗鼓相当,秦军依托城墙还占据一些优势,然而一旦分兵,这个优势就会被抹除。韩国南北两路攻打蜀郡,蒙骜的南路大军就牵制了大半秦军,北路的韩军如入无人之境。韩国摆明了就是欺负自己兵力不足,想要自己南北不能兼顾。就算自己挡住了一面,另一面也可以兵临成都城下。

李冰擅长的是治水,是处理政事,这样的军事原本就不是李冰所擅长的。所以李冰很识趣地将选择的权力交给了族弟李毅。如果连他都没有办法,李冰也就认命了。

一日后,正在武阳抗击韩军的李毅接到了李冰的急报,脸色只是一变就很快的掩饰住了。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是李毅对自己的要求。梓潼失守的后果李毅比谁都清楚,虽然眼下还没失守,但李毅心里已经给梓潼宣布了最后的结果——梓潼绝对守不住,除非有援军前去支援。可援军哪里去找呢?自己的族兄无疑把这个难题抛给了自己。

悄悄把自己的几名心腹召集起来,李毅把梓潼被韩军重兵包围的消息放了出来。眼下正是战斗到最紧张的时刻,最忌讳的就是军心不稳。如果让全军将士知道了腹背受敌的消息,势必大乱,到时候,韩军只需一个冲锋秦军就瓦解了。哪里像现在,还能挡住韩军一时。

心腹们彼此对视了一言,皆是露出掺杂着失望、震惊、不甘、忧虑的表情。大势已去,大势已去。

一名跟随李毅最久的家将大着胆子说道:“将军!眼下整个蜀郡能战之兵不过两万,我们这里就有一万五千人。梓潼我们怕是不能救援了,但是不能救援的话,梓潼失守无疑。这是一个死局啊!”

“是啊!将军!我们要救援梓潼也要量力而行啊!”另一名心腹忧心忡忡地说道。分兵已经是大忌,若是被韩军知晓尾随攻击的话,秦军完全就是救援梓潼不成,反而把自己搭进去。

房内一片安静,大家俱是露出忧心忡忡的样子,却想不出一个好法子。韩国用的是堂堂正正的阳谋,秦军缺兵少将是事实,能有什么法子?!就算武安君白起在这里,孙武孙膑吴起再世也没办法啊!

李毅早就料到是这样的结果,有些感慨地说道:“救梓潼也是死,不救梓潼也是死,一样是死,诸位怎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