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侯在上,末将自领精兵五千东略昌国,沿途未见赵军一兵一卒,时昌国为赵军所克属实,然赵军三日前焚尽城中粮草,掠财帛无计,已北上邯郸。昌国之民莫不言赵军残暴者,末将请令,固守昌国乎抑或北上争利,乞待君侯之令!”
听闻齐军光复昌国,众将大喜。虽然是赵军主动放弃的,但功劳也是记在参战的齐军头上啊!众人莫不对当初主动请命,要求牵制昌国赵军的偏将一阵羡慕!早知道自己就该去了!他们却下意识地忘了,在得知昌国为赵军所破,赵军多半屯驻不少大军在昌国后,没有一个人主动站出来保护大军侧翼。因为谁都清楚,与其冒着危险孤军深入面对数量不详的昌国赵军,不如留在田单身边。
田单却是毫无喜色,赵军的这张牌打得太不知其所以然了。昌国地处临淄南部,距离临淄更只有一百五十里之遥。这样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要地赵军居然说不要就不要。有昌国在手和没昌国在手的差别可大了。至少昌国在赵军手里,可以让自己顾忌,不敢在临淄以南毫无忌惮的用兵。
其他人就没有这么多的考虑,一名校尉当即恭喜道:“恭喜丞相!赵军这是未战先怯啊!对方一定知道我齐国举国之兵正在源源不断地聚集,想要在临淄以西或者以北收拢大军,抗击我们!这样,就算他们大败,也有后路可逃!”
这样的解释有三分道理。齐魏联军自西往东向临淄进发,即墨、高密一带也开始陆陆续续征召大军,意欲向西援救临淄。赵奢不可能不考虑自己的后路,毕竟和整个齐国大军比起来,他们的兵力远没有那么多。即使齐军的战力再不堪,也可以堆死赵国这支精锐之师。赵军想要退兵的话,自然是向北或者向西。
“前方的斥候有没有最新的消息?”田单没有立即回话,反而问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
齐魏联军自安阳出兵,就没有和赵军主力遭遇过。一路遇到的小股赵军斥候,也是一战即退,根本没有和齐军斥候交手的欲望。对于联军沿途经过的城邑,赵军更是好心的没有留下兵力阻挡,甚至没有一兵一卒的骚扰。联军的进军变得愈发容易,如果不是知道赵军就在临淄城下,齐军甚至会产生一种郊游的错觉。这哪里是在打仗啊,分明就是在国境内举行的武装大游行!齐军由一开始的如临大敌到百无聊赖,每日行军四十里即安营扎寨,日子说不出的惬意。
可田单总觉得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阴谋的味道,愈是小心翼翼。这种感觉在赵军放弃昌国后变得越来越强烈!就是因为一切太正常了,田单心里才很是不安。赵军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换做是自己,要么在敌军主力到来前攻克临淄,逼齐国就范,要么是围点打援。赵军没有猛攻临淄,第一个想法肯定不是!围点打援嘛,自然要对敌军的动向一清二楚。可赵军的斥候越来越难以寻觅到踪迹,摆明了一副让齐军安心北上的架势,这算是怎么回事?!赵奢总不会是善于占卜,不用派出斥候就对自己的动向一清二楚吧?!这样的反常行为让田单的心里是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
也许是觉得自己这样的疑神疑鬼再发展下去,还未见到赵军就要疯掉,田单心里坚定了一个信念,无论赵军怎么出招,自己步步为营就是了。不要命的斥候大把大把地撒出去,等到了临淄城下,以堂堂之兵击败赵军!
“传本将的命令,田方固守昌国,不得擅出!”田单道出了这个命令。
第六十九章 入秦献策
就在赵奢将田单一步步引入埋伏的时候,蜀郡的郡守李冰终于接到了开战以来最好的消息——叛军之首陈和在玉垒山下兵败身死,三万叛军大部分被斩首,少部分投降。如此,持续动荡了近一个月的蜀郡终于再次平息了下来。秦军的损失实际很小,除了在一开始吃了不小的亏,后续可谓占尽了上风。若不是叛军四处游走,裹挟百姓作战,秦军平乱的时间还能提前一点。
心情颇为愉悦的李冰也是胃口大开,晚餐消灭了整整三大碗米饭,外加两条水煮鱼。可惜,李冰愉快的心情没有保持多久。晚餐刚用过不久,武阳就传来急报。韩军兵锋出现在距离武阳不过五十里的地方,武阳危急!李冰的脸色瞬时变得铁青!
“巴郡已经失守了吗?”这是蜀郡郡守李冰在紧急召开的军事会议上提出的疑问,也是所有人迫切想要知道的答案。
江州失守的消息在蜀郡仅仅有少部分人知道,何况那个时候,李冰正在忙着调集大军镇压叛乱,对江州的战事鞭长莫及。在李冰看来,韩军只不过使出了一些小手腕拿下了江州,但张若手下还有接近三万的战力。考虑到张若可是能文能武的智将,即使不能击败入侵的韩军,想要在半个月内失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眼下事实就摆在眼前,张若很有可能败了,甚至于全军覆灭,否则出现在武阳城下的韩军如何解释?!几乎所有的人都默认了巴郡已经易主的事实。
盯着身前的蜀郡舆图,李冰的眉头拧成一团,经过了这场叛乱之后,蜀郡急需休养生息,可惜韩国在吞并巴郡后不会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用之兵堪堪有两万五千人的蜀郡不可谓不空虚,更关键的是,在接连失去了北面的汉中、东面的巴郡这两个屏障,蜀郡已经是飞地中的飞地。韩国大军自南方而来,秦军若是后退,也只能退向西面,可西面是茫茫的雪山,也是一条死路。看上去,死守成都是唯一的出路。
“来犯的韩军有多少?”有人提出这个问题。
不少人的精神为之一振,如果可以击败即将抵达武阳的韩军,也许还有一线生机。大不了蜀郡封闭四关,固守不出。守住一两年,说不定秦军还会打回来呢!但不少人也知道,这是自欺欺人的想法。想要打回来,谈何容易!
“武阳方面称韩军至少有三万之众,领兵的打蒙字大旗,当是蒙骜无疑!”李冰长叹道。
蒙骜?那个最擅长攻城破寨的蒙骜?!不少人刚刚鼓起的勇气瞬间跌落下去。仅仅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攻下大半个巴郡,在秦军眼里,蒙骜俨然成了克星。
“郡守,大不了拼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立即增援武阳吧!”莽撞的人立即献言道。韩国的大军会源源不断地前来,秦军眼下也只能顾及眼前。至于长远的,守得住就守,守不住嘛,要么死要么降,看天命吧!
李冰面色沉重地望了眼对方,没有言语,相反却是看向一直没有出声的族兄李毅,等待他的意见。李毅毕竟是蜀郡的郡尉,用兵的话,于情于理,李冰都愿意听他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