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十日,李牧领兵连克三县,杀敌一万有一,自身损失六千!除了留下四千大军留守勋县、白河两地,韩军目前还有十四万之多。攻克了旬阳后,李牧当初在韩王然面前描述的拿下汉中的第一步就算完成了。李牧也是按照既定的计划,休整一日,然后继续西进。
旬阳县城里,李牧望着秦军“硕果仅存”的县丞一言不发。这让旬阳县丞心里面很是慌张。自己当初可是第一批带人投降的,韩国不会卸磨杀驴吧!那可就惨了!
其实李牧心里面只是好奇,这得多么的八面玲珑,才能在秦、楚两国轮番的统治下活得如此滋润。县丞名叫李哲,早在公元前306年秦国治下,他就担任县内的小吏。第二年秦国将旬阳还给楚国,身为“前朝旧人”的李哲不仅保住了职位,还获得了提升。等到了公元前280年,楚国因战败割让旬阳给秦国的时候,他已经荣升为县丞。秦人的到来依然没有夺取他县丞的职位,反而予以保留。直至到今天,算起来,他已经当了17年的县丞!
副将、羽林军校尉韩腾(也就是原本史书上灭掉韩国的内史腾)也很是好奇对方保命、保富贵的手段,但他也明白军情急迫,李牧找这个本地人前来,主要是想问询子午道的事情。于是开口说道:“你若是肯真心归顺我韩国,我家王上也不会亏待于你!说不定你这县丞可以一直坐下去!”
故旬阳县丞忙不迭地点头称是,心里腹诽道:“反正归顺谁不是归顺!哪天楚国或者秦国打过来,我一样归顺!”
李牧看到对方的反应后,知道这样的场景怕是出现了许多次了。不过,自己也不指望他能真心归顺,能帮着稳定民心就算大功一件。这样土生土长的“地头蛇”用处还是颇大的。想让对方说实话,利诱根本没必要,威胁效果反而更好!
于是李牧面无表情地说道:“本将问你,这旬阳北面的子午道可还在用?”
第五章 河东的风向
李哲老老实实地回道:“回禀将军,依然可用!但子午栈道狭窄,又年久失修,怕是容不得大军通行!”
李牧问起子午道的情况,李哲的第一反应就是韩军莫非是想借助子午道偷袭咸阳。毕竟穿过子午道就是咸阳的近郊——蓝田,又因为子午道不是官道,秦军怕是不怎么重视。韩军果真偷袭的话,秦国肯定会中计!
“这和自己的情报相同!不过,自己还要派兵查看!等确定子午道不可能成为秦军偷袭汉中的要道后,自己留下数千大军镇守即可。”李牧暗暗想道。
“下去吧!如果你表现好的话,本将不介意给你一个县丞的职位。”
“谢将军!”李哲大喜,管他韩军什么目的,只要自己的荣华富贵保住了,那比什么都重要。
不过半日的功夫,韩军的斥候就探明了子午道的情况。正如李哲所说,子午道眼前勉强可用,小型的商队通过是没问题,但绝对允许不了大军通行,甚至连稍微大一点的商队都不愿意冒险从此入咸阳。
“传令下去!五千大军驻守旬阳,戒备子午道。其余大军明日一早出发,不得耽误!”没有了后顾之忧的李牧沉声吩咐道。
“喏!”副将韩腾正色回道。
稍微一顿,韩腾一本正经地说道:“将军!末将请求自带一万羽林军先发,奇袭紫阳县。”
李牧想了想,前方的道路好走了许多。大军逆流而上的速度,肯定不及羽林军。既然如此,不如放开羽林军的手脚,反正紫阳县民不过七八千户,兵不到三千而已。即使韩腾奇袭失败,也能封锁住自己到来的消息。
“本将准了!”李牧笑呵呵地说道,韩腾大喜,但李牧又加了一句:“好钢用在刀刃上!你们羽林军可是全军精锐中的精锐,若是伤亡太大的话,即使胜利了,本将也轻易饶你不得!”
“喏!”韩腾大声保证道。只要能够带兵出去,比什么都重要。至于各种条件,先答应下来再说。
秦国,峣关。
“六国联军”攻城已经整整十余日,每一日里,双方的伤亡都在四位数以上。峣关就像海岸边的礁石,“六国联军”如同一波又一波的海浪!虽然海浪声势浩大,可以漫过礁石,淹没礁石,占领礁石,但就是无法击碎礁石,征服礁石。每一次,六国联军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留下满地的死尸。
双方在战斗中斗得有些麻木,今天你杀我,明天我杀你!活着的人,醒来用过早饭,就是提着利剑或戟或弩,奔向未知命运的战场!
韩国重分发挥了他们“劲韩”的作用,强大的攻城器械生生扭转了局势。如果不是韩军的压制,韩、魏、楚联军一定会付出更惨重的伤亡数字。
截至到目前,秦军战死者过万人,与之对应的是韩军战死者六千,魏军战死者八千,楚军战死者六千,合计两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