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页(2 / 2)

貂勃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伐秦对齐国来说,没有一点好处。齐国不同意的话,有可能遭到其余国家的围攻。真是难办至极!除非暴露出秦国来,两国携手共抗韩、赵、楚、燕四国,甚至加上一个魏国。

就在貂勃的权衡该如何解释的时候,缪贤却是径自开口了,“这么说来,贵国是要打算严守中立了?既不参与伐秦,又不帮助秦国?”

貂勃突然意识到,这应该是赵国的一次试探。毕竟,魏国应该没有那么快背叛齐国。联合起来伐秦一事,多半是赵国的主张。连番大战后,各国都在休养生息。像韩国、魏国这样的国家,很难会全心全意地配合赵国。这就是齐国可以利用的机会。

想通了这个道理,貂勃的态度也坚定起来。他言辞恳切地说道:“楚国乃是我齐国的生死大敌,按照道理来说,我齐国当与楚国不死不休,除非楚国向我齐国道歉!不过,正如赵王所想的,秦国欲要称霸天下之心久矣,如果是为了伐秦大业,我齐国愿意放弃干戈化为玉帛,前提是楚国也要伐秦,并且负责我齐国大军的补给。否则,我齐国情愿不动刀兵,坐看你们扬威于咸阳!”

缪贤满意地点了点头,这倒是意外收获。眼下只是上大夫貂勃一人的说辞,如果齐王真的也是这么同意,自己倒是立了一个大功。刚才自己所说的,都是经过赵王批准的。不然,就算对方送给自己再重的厚礼,自己也会坚决地拒绝掉。

在探出了赵国的真实目的后,貂勃一方面命人紧急赶赴临淄,另一方面则是求见了丞相、平原君赵胜,上卿、蔺相如,信平君、将军廉颇,希望他们游说赵王,不要引发双方的冲突。

对齐国来说,真的有六国伐秦一事的话,也不过是走一个过场而已。在利益面前,绝对不会有两年前那种齐心协议的场面出现。如何光明正大地削弱对方,增强自己,这是各国在做决定时候的唯一也是第一出发点。指望着别人大公无私、浴血牺牲,自己坐捞成果,结果就是大家都碌碌无为。貂勃相信,聪明如韩王然,贪利如魏王者都不会上赵王的这个当。

貂勃的果决倒是让赵国很是吃惊,缪贤只知道赵王想要逼迫齐国表态,却不知道赵王实际上想让齐国保持中立,赵国也好师出有名时不时敲打下齐国。不过,赵王也是见招拆招,既然齐国同意加入进来,那到时自己以盟主的名义,坑齐国一把,也未尝不好。

赵王疑惑的是,齐国明知道这是一个坑,怎么还敢义无反顾地跳进来。莫非齐国君臣是惧怕联盟的威名吗?看起来是的,有韩国、魏国、燕国的帮衬,赵国的心里的自我感觉真的很好!

既然齐国已经屈服了,那赵国的战略就多了一个选择——挟持齐国合力伐秦。不过,这样的话,自己当初逼迫楚国合力攻打齐国的计划就要搁浅了。楚国会不会生出一些反对的情绪,赵国上下需要好好拿捏一下。第一时间,赵王命令八百里加急告知前线的赵奢暂停行动,放弃既有的攻城计划。而齐国临淄,这个时候也是纠结万分。

第一百七十九章 暗藏玄机

遇事犹豫不决一向是齐王的习惯,尤其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大事。从当时的情况来说,貂勃顺水推舟的计划没有错。如果真的有错,那就是打破了既定的计划,让齐国陷入了被动当中。

齐国君臣对此争论不休,其中的焦点是秦国的反应。若是因此恶了秦国,那齐国就得罪了半数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鲁仲连入朝,一针见血地指出——齐国的形势不可能再差。不答应赵国,赵国大军旦夕可至。恶了秦国,隔着韩国、魏国,秦国也不能拿齐国怎么样。治国之道,在于求稳。今天的安危都保不住,何必去忧心明日的烦恼。

齐国王后也是这么认为。大的道理她不懂,但半部论语治天下,许多事情窥一斑可见全豹。伐秦能不能成行尚且两说,赵国的大军可就摆在边境呢!

最终,齐王决定一方面派遣使者回复貂勃,一方面派人通知秦国这件大事,诚恳地表示齐国加入其中肯定是出人不出力。

黑冰台的效率前所未有的快,当赵王喜气洋洋地送走上大夫貂勃的时候,秦王也得到了赵国的这一计划。

咸阳宫里,秦王笑了。在赵国密谋天下伐秦的这个关头,秦王不惊反笑。这让群臣既是讶异,又觉得心安了不少。国难当头,秦王笑总比惊慌失措要好。

其实,秦王却是知道自己不得已的苦衷。秦国大败之后恢复了些许的元气,但这不足以让秦国有底气和六国作对。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不敢前进的场面没有十几年是不会发生了。眼下,国内不少流言蜚语在传递,声称秦国因为暴政或者说严苛的法律遭到了上苍的惩罚,矛头直指自己。有些激进地则是诽谤自己胆小,被三晋吓破了胆。自己虽然下令追捕斩杀了一些,但流言却是变得愈发厉害。

如今,关内秦人的士气因为这次诽谤下降到了极点。王公大臣们虽然理解自己的苦衷、秦国的苦衷,却没有出言反驳。也许,他们也想看看,经历一系列变故后扛起秦国大旗的自己,是不是真的有信心和毅力走下去。

秦王的性格决定了迎难而上、愈挫愈勇的行事作风,如果真的因为赵王的一个提议就显露出慌张无措的一面,那就真的不是秦王了。既然你们说寡人胆小,那寡人就证明给你们看看,好好打一下你们的脸!

“诸位爱卿,赵王得寸进尺。前年,赵国大军屯扎在雁门,虎视眈眈,寡人不愿意我大秦的男儿白白牺牲,因此撤退到马邑固守。这是寡人的礼,赵王不思赶紧,反而意欲联合齐、魏、燕、韩、楚五国伐我关中。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大秦若是继续退让,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秦王义愤填膺地说道。

魏冉望了望群臣,眼看大家都用求助的目光看向自己,想要自己表态。心中微微一叹息,嘴上却是缓慢有力地说道:“王上,赵国不仁,屡次犯我秦国疆土。我大秦为天下计,一再忍让。但赵国亡我秦国之心不死,臣以为这一次一定要重创甚至全歼赵军,方能让列国知晓我秦国的厉害,让列国不敢对我大秦生出觊觎之心。”

秦王满意的点了点头,魏冉自从在公子市变乱中表明态度后,就一直很是懂得自己的心意。对自己提议的事情基本上是全力赞成,这让魏冉在秦王心里加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