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鲁仲连的劝告,齐国终于下定了决心休养生息,不再参与中原的战事。这也就导致齐国对韩国的新法完全不放在眼里,是成功是失败齐国都不会计较。反正远远隔着魏国,韩国再如何乱也无关紧要。
赵国的态度有些微妙,很明显,韩国在走一条不寻常的路,这条路也许会像秦国走的那条一样坎坷但可以直达巅峰,也许会是看似光明实际不远处既是悬崖。赵国其实最希望韩国老老实实地当个打手,自己偶尔给韩国一点点肉尝尝,但迫于联盟的关系,赵国做不出明令反对的举动。赵王只能委婉而不失威严地给出建议,建议韩王以宗庙社稷为重,努力维持和平稳定的局面。
值得讽刺的是,韩王然收到这封信的时候,伊水岸边正执行对三百多名豪族的处决。韩王然只是呵呵一笑,随即将赵王的信件付之一炬。
秦国的态度则显得尤为激烈。经过将公子市势力连根拔起的阵痛后,秦王大力提拔了一批年轻的能臣干将,朝野风气为之一振。让我们把视线转向三天前,地点咸阳宫。
咸阳宫里,秦王威严地环视了群臣一言,说道:“各位爱卿,韩国上下如今正在效仿我大秦的商鞅变法,诸位对此事如何看待?”
侥幸证明了自己“清白”的魏冉依旧是秦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但却变得更加圆滑、事故,他很清楚,如今朝堂之上皆是秦王的心腹,自己的心腹大臣要么被外调出咸阳,要不然就是授予了很尊贵的头衔却失去了实权。
白起的处境也很类似,他依然是秦国的“战神”,是武将最高职位“大良造”的拥有者,但王上却已经完完全全将兵权收了回来。从公子市腰斩于东市起,秦国只允许一个声音出现,那就是秦王,以前白起、魏冉、宣太后、公子市等人左右朝政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面对心机颇深的秦王,所有的旧臣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明哲保身。
面对沉默不言的魏冉、白起,秦王却是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忍耐了三十四年,自己终于是大权在手了。最大的心腹之患——公子市已经不复存在,对自己束手束脚的宣太后也完全放权给自己,太子之位也完全授予了自己的爱子,这些心愿全部实现了。如果要说唯一不满的,那就是秦国国势的衰退。
收回了心思,秦王对自己的二儿子——太子柱说道:“太子开府已有半年,如今寡人就考校考校你,韩国的这次变法会不会成功?”
第一百四十九章 态度问题(下)
群臣的目光随即聚焦在太子柱身上。从未想过自己有机会荣登太子之位的公子柱显然有些激动,过去的半年,自己每天都在学习各种礼仪制度。虽然重大的朝会自己是一次也不会错过,但少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自己也曾为此事偷偷问询过宣太后,得到的指点却是一句话——多听多看少说话,一锤定音者,贵人也!
强忍住内心的激动,太子柱不慌不乱地回道:“儿臣以为,韩国变法大事可成也!”
太子柱的一句话,顿时就将大殿的平静炸开了。群臣们议论纷纷,纷纷质疑太子柱的结论。
要知道,对眼下的秦国来说,最恨的国家不是屡败自己的赵国,不是横在家门口的魏国,不是猪一样队友的楚国,不是背信弃义的燕国,不是见死不救的齐国,而是之前自己一直轻视最为弱小的韩国。
韩国这个词在秦人的眼里,几乎等同于卑鄙,无耻。秦人先是在野王城下宰了一个大跟头,折损的十万大军有一半是死于韩国人之手。然后是伊阙,韩国无耻地发动了偷袭,五千秦军的鲜血染红了这座坚城,之后是宜阳,一把大火将三千秦军烤成了肉串。秦军耗时两年才拿下的整个三川郡,被韩国无耻地花了一个月拿下。更不用说,韩国用一系列偷袭拿下了整个南阳,为之陪葬的是八万秦军精锐。细数起来,足足有十五万秦军牺牲在韩国这个不起眼的小角色脚下。
更让秦国愤怒的是,数个月前,韩国大方地承认义渠祸乱关中是他们捣的鬼。如果义渠不乱,三川哪会这么轻易丢失,依照秦国的国力,白起完全可以碾压死三晋联军。现在的形势也就大不相同了。
如今韩国在举国变法,勋贵们和地方豪族各种反对闹腾,所有的秦人都巴不得韩国因此大乱,最好是分裂内战不休。可这个时候,太子柱居然一脸确凿地说韩国变法会胜利!这不是往秦国人脸上泼冷水吗?
秦王丝毫没有介意群臣的反应,只是饶有兴趣地说道:“太子这个说法有些新颖,可否给众位爱卿讲解一下其中的原因呢?”
秦王一开始说话,整个大殿就安静了下来。等秦王话音落下的时候,大殿内静地一根针掉在地上也可以发出清脆的声音。秦王之威,可窥一斑。
太子柱清了清嗓音,说道:“韩国乃是我大秦眼下最大的敌人,这点想必没有人会反对的。它是我们的生死大敌,不光是因为它带给我们的巨大耻辱和损失,还有它在过去一年的种种表现,已经严重威胁到我们大秦的生存。是的,我希望自己在危言耸听,但这,很有可能会成为可能要发生的事实。对于韩国,我也是同诸位大臣一样,恨不得食其肉喝其血,以告慰我大秦的英灵。但仇恨不能蒙蔽我们的双眼,只能让我更清楚地意识到,韩国正在崛起。”
“也许各位大臣心里面很疑惑,觉得韩国只不过是在投机取巧,侥幸靠着魏国、赵国夺得了我大秦的两郡之地。依照我大秦眼下君臣合力,同舟共济,用不了多久就能恢复元气,继而东出函谷关,征战天下。那我就给王上,给各位大臣试着分析一下,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见,不成熟的地方大家不要挂怀。”
秦王满意地点了点头,不论太子柱接下来说什么样的言论,单单听他如此有理有据,揣摩人心地组织语言,自己的苦心就没有白费。秦国后继有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