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页(2 / 2)

“以臣之见,不如还是先结盟,稳住秦国。然后遣一密使拜访韩、赵、魏三国说明此事。等秦国有求于我楚国,我们做做样子就好,切不可与三晋有所冲突。”

“如此一来,我们还不是会得罪秦国吗?”楚王还是觉得有些不妥。

“无论得不得罪秦国,秦国亡我大楚之心都不会死。只是眼下我们楚国弱小,只能尽可能拖延时间。等我们兵不血刃拿回郢都,实力恢复地会更快。臣以为大王若能一直重用贤臣能吏,疏远小人,加上三军用命,用不了多久我们大楚对秦国就可堪一战。何况,我们只是表面交好秦国,实际上我们可以暗地里交好齐国、燕国,这样一旦有事,也会有援兵。”

“好!寡人就依左徒之言。秦国屡次戏弄先王,如今寡人就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戏耍秦国一次。左徒,结盟一事当速速准备,寡人已经迫不及待想回郢都了。”

“臣领旨!”黄歇随即领命而去。

在楚国的全力推动下,秦楚结盟的事情迅速敲定下来,一应细节全部草拟完毕,只等两国国君会面,歃血为盟就可昭告天下。秦国表示了足够的诚意,在拿到楚国保证秦楚两国世代交好,互为支援的国书后,立即命令秦国大军撤出郢都周围二百里之地。

早在江水旁集结的十万楚军随即进驻郢都,在阔别郢都五年后,终于有楚国军队出现在本属于自己国家的都城。

这一天,郢都万人空巷。幸存的楚人箪食壶浆,夹道欢迎自己的子弟兵。有人哭,有人笑,有人癫狂,有人痴呆。他们原本以为自己已是亡国之民,从此受制于秦人,却没想到峰回路转,见证了王师收复郢都。

公元前273年三月三十日,楚国收复郢都及其周边兹方、夷陵、竟陵等大小十三城。当天,楚国宣布与秦国结盟。只是谁也不知道,秦国大为看好的秦楚结盟因为公子市的使坏在一开始就是个闹剧。

第六十三章 战争结束!

随着秦楚两国结盟的消息传遍天下,动荡了两个多月的中原地区也终于再次平静下来。

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韩、赵、魏、秦、楚各国依次登场,你来我往,混战不休。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次受伤的居然是不可一世的秦国,韩、赵、魏三国联盟笑到了最后。

就在天下人以为楚国被秦国打得丢盔弃甲,沦为二流强国的时候,楚国居然趁着中原混战的机会上演了一场屌丝的逆袭——未损一兵一卒,成功收回郢都。当然,如果十几个楚军因为太过激动崴到脚也算受伤的话,楚国还是损伤了一些人的。

毫无疑问,这是战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秦国在大败楚国之后没有抓住进军中原的良机,东进策略严重受阻。山东六国则是取得了对秦国的最大胜利,函谷关以东的大片土地重新被韩、赵、魏三国夺回。

赵国在养精蓄锐几十年后终于露出了狰狞的獠牙,拉拢韩、魏两国沉重打击了秦国的嚣张气焰。也就是通过这场战争,燕、齐、楚三国意识到一个北方的巨无霸已经开始崛起。

赵国的强大遮住了韩国的光芒,作为事件的起因者,韩国闷声不响地收复了北到平阳,南到宜阳的大片区域。如果说之前的韩国是一个不堪一击的细腰瘦女,那么现在则是一个虎背熊腰的壮汉,等闲人欺负不得。

秦楚两国宣布结盟十日后,韩国新郑。

这一日的新郑张灯结彩,万人空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因为出征近两个月的太子然就要率大军回来了。

时光荏苒,这两个月对韩国上下是一种煎熬也是一种期盼。原本韩国只想着击退秦国,保全野王,哪料到太子然带给韩国一个接一个的巨大惊喜。在野王全歼十万秦军,趁胜收复伊阙,随即击退白起所率的二十万秦军,智取宜阳。这之后就是北上取新安、渑池、绛城、平阳,东进收新城、阳人,南下兵锋直达秦之南阳。

太子然望着越来越近的新郑城,内心也是愈发激动。都说近乡情怯,无论自己漂泊多久,新郑永远是自己的家。这里是韩国的根,是中原的中心。他许诺会给这座城市以荣耀,也许诺改变弱韩的命运,如今他做到了。虽然前方路途依旧艰辛,但至少现在有了一个好的开端,至少太子然知道自己在带领韩国行走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

“父王!儿臣参见父王!”看见韩王带领百官出城十里相迎,太子然不敢怠慢,当即下马拜倒在地。

“然儿快起!来,抬起头让父王看看。”韩王激动地说道,当初的翩翩少年如今成为了一个英武的将军,还帮自己实现了数十年的梦想,真是天不负我啊!

太子然顺从地仰起头,一眼就看见双目含泪的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