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鄙想了想,也是出声言道:“白起兵不过十万,我们有接近二十万之众。以多打少,即使拿不下胜利,想输也是难的。”
只是想想白起的战绩,众人也是一阵头晕,那可是至今未逢败绩的战神啊!连楚国那么大的庞然大物都让白起几万兵力就给打下了国都。
联军是兵力占优不假,但赵、魏两军也没无私到为了保护野王不惜全军覆没。太子然的一句话让整个宴席风气为之一变,众人也没了吃下去的心思。
看得赵、魏两军的态度,太子然就知道一旦遇到危机万分的时刻,赵、魏两国难免不会袖手旁观,保存实力。这更坚定了太子然的决心,在形式如此大好之机,不用一下这两个免费的打手实在对不起自己。
太子然继续佯装悲伤,说道:“廉将军,不知昨夜之赌还有效否?”
廉颇一愣,下意识回道:“自然有效。”
“那好!暴秦之所以攻我野王,不过是因为野王正对函谷关,阻碍秦军东进中原也。与其等待秦军犯我腹心之地,不如主动出击,将战火烧至秦境。”太子然语出惊人。
“什么?攻打秦军?这也太疯狂了。”宴席上的众将议论纷纷,以目前的情况,吸引白起主力于野王城下决战不是最好的选择吗?韩军用来消耗秦军锐气,赵、魏两军从旁接应,待秦军疲乏,一战而下秦军。
廉颇眉头皱的更深,却是没有开口。晋鄙也是如此,没有出声,坐等太子然后面的话语。
太子然毫不理会其他人的声音,说道:“大家且看,伊阙距离野王不过一百三十里,骑兵轻装简从的话一日可至。秦军如今尽没于野王城下,只要我们封锁消息,想来伊阙守军不会知道秦军已经兵败。只要我们有数千精锐伪装成败兵,炸开城门,一万铁骑顺势而入,伊阙城必破!”
“诸君莫忘了,秦军得伊阙不过二十年,城中尚有不少心思我大韩的遗民。若能攻占伊阙,近可取百里外的宜阳重镇,远可威胁函谷关。秦军势必不会弃伊阙于不顾,伊阙一日不下,秦军一日不得安心东进也!”
廉颇想了想,不得不承认这是个不错的主意。伊阙地势险要,位于洛阳以南,是秦国东出中原的必经之道。伊水(南洛水支流)向北流入伊阙,从前大禹疏导此山以通水。两座山相对,远望好像门阙,伊水从中间流过,向北流,所以称为伊阙。
伊阙西有崤、函诸山,西南有宜阳,北有黄河天险,易守难攻,是个战略要地。但太子然难道不知道,这样会使得伊阙成为秦军的眼中钉肉中刺吗?距离伊阙最近的韩国城池是巩县,但也有百里之遥啊!
眼见太子然没有什么反应,廉颇心里暗叹一口气,说道,“太子此计甚妙,本将麾下一万人马但凭太子吩咐。不过有言在先,三日一过,这一万兵马就不是太子可以调遣的了。”
既然韩军执意如此,廉颇也就顺势答应。有韩军占据伊阙阻挡秦国精锐,赵国的压力自然会小几分。
暴鸢激动地望着太子然,身为韩人,他比谁都清楚伊阙对于韩国的重要。伊阙之战成就了白起的赫赫战功,但也将韩国最后一抹遮羞布去掉了。此战十四万韩军精锐全军覆没,韩国被迫割让了武遂二百里之地,其中包括宛城、邓城两个冶铁中心。
战后,韩国彻底失去了与秦国争锋的资本。面对秦军,韩国失去了自己的骄傲。可以说,伊阙是韩国心中永远的痛。如今,眼看伊阙有机会回归韩国,暴鸢哪会不兴奋呢!
“不需三日!将军静候佳音便是。”太子然收起“悲伤”,正色言道。
巳时刚过,三晋联军兵分数路。一路直奔伊阙而去,一路封锁野王周边二十里,一路加固野王城防,整军备战。新的血战,又要打响。
第三十五章 诈城
秦军败得如此之快,超乎太子然的预计。在赵军打扫战场的时候,奇袭伊阙的计划就跃然浮现在太子然的脑中。
也许当世的人对白起只是敬佩有加或者畏之如虎,但脑海里来自后世的记忆告诉自己,白起是当之无愧的战神!连后世的毛太祖都夸赞其“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
对于白起这种指挥风格天马行空、尤擅野外歼灭战的名将来说,固守是下下策。你不知道他会想出什么样的计策对付你,而且野王是韩国腹心之地。如果白起强攻不下,难免不会打野王周边城池的主意。真若如此,最后损失巨大的还是韩国。
太子然自是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充当赵国的打手疲弱秦军?这样学雷锋的事情还是交给魏国吧!
对于突袭伊阙,太子然有自己的理解。数十年来,向来都是秦军攻打别国,基本上没有其他国家敢打秦国的主意。原因很简单,身为一只绵羊,你只能祈求饿狼不打你的主意,敢去撩拨饿狼,除非是活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