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页(1 / 2)

“趁着大家都在,我先说下此次出征的安排。骑、车兵一万,步兵三万。其中三千骑兵,配皮甲、宝剑、骑弩;七千车兵,配皮甲、步弩、长戈。步兵中有三千重步兵,五千弓箭手,一万两千轻步兵。”

宣布完大军的组成,太子然继续言道:“此次救援华阳不比往常,我在这里言明军纪: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旗举不起,旗按不伏,杀!呼名不应,点时不到,违期不至,动改师律,杀!夜传刁斗,怠而不报,更筹违慢,声号不明,杀!多出怨言,不听约束,更教难制,杀!扬声笑语,蔑视禁约,驰突军门,杀!”

连续的几个杀字使得气氛顿时一紧,众多将领包括主帅暴鸢也都意识到太子然这次是动真格的了,当下也是应道:“喏!”

“公子,弩我们是不是多带些呢,尤其是大型弩?”听到此次出征无大型弩,一个校尉建议道。毕竟韩国以往的战争都是携带大量弩,依仗着超远的射程拒敌于射程之外。一旦被敌军迫近,往往不战自溃。

“暴将军”,太子然顿了顿,“各位,此战对于大型弩的使用不会太多,三千骑弩,四万步弩足够。长矛兵的训练等明日出征我会交代各位,还望各位配合!”

“愿为公子效死!”

次日,在丞相张平、客卿陈筮等一干大臣的见证下,庄重肃穆的祭祀社稷、告慰宗庙后,太子然站在高台做了最后的一番动员:

“将士们,别的话我也不多说。赵国、魏国已经打到我们家门口了,我们该怎么办?”

“战!战!战!”回答太子然的是一阵怒吼。

“赵国、魏国想霸占我们的土地,欺辱我们的亲人,我们该怎么办?”

“杀!杀!杀!”回答太子然的是一阵呐喊。

“那你们告诉我,你们有没有信心打赢?韩国是不是必胜?”

“必胜!必胜!必胜!”

“好!将士们。出征!”太子然意气风发地吼道。

随后一列列士卒转身,排着整齐的队伍,从校场奔向战场。望着疾驰而去的太子然,丞相张平心里五味杂陈。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有时文质彬彬,与一干大臣谈笑风生;有时又毫无贵族风度,却偏偏能煽动士卒的军心。

随着最后一个士卒踏出新郑,新郑的城门缓缓关上。一座城门,隔绝了新郑内外。所有的离别之情随着城门的关闭而戛然而止。

但愿,大军能平安回来。这是此刻所有人的心思,从王公贵族到街边送行的百姓。

第六章 惑敌

出城五里后,太子然命令大军放缓了速度,300轻骑洒向前、左、右三个方向,至于后方,那是国都,暂不需要侦查。

由于行军前夕,太子然再三强调军纪。千人将们自是不敢怠慢,将军纪向伯长、属长们一条一条的强调。因此整个大军行进的倒是井然有序。

华阳城外,赵、魏联军大营。芒卯正在和贾偃煮酒谈论军情。

昨天联军包围华阳城外,芒卯却是没有着急命令攻城。一是联军刚到,军士疲惫,需要休整;二是为了此次奔袭,联军并未携带攻城器械,目前工匠们正在制作攻城器械;三是自己也想来一个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显自己甚得人心。

小小的华阳城兵不过2万,民不过八万。自己真要攻城肯定一蹴而就,但是伤亡总是难免的。如今在守军眼皮子底下准备攻城器械,可以瓦解守军意志,说不定可以劝降守军。即使守将不肯投降,自己先围而不攻,新郑方面的压力肯定倍增,说不定会直接求和。

当芒卯还在心里盘算如何让韩国尽快割地求和的时候,一个年约四十,身强体壮之人走进营帐。

“丞相”,来人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