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页(1 / 2)

这样的改革,就是在于调动朝臣的积极性,让每个朝臣都觉得自己所处的机构是非常重要的,既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又能促使国家的权力不至于滥用。

权力虽然被分散了,但是每个机构都拥有着各自不同的权力,在办理公事的时候。可以专心的办理属于自己权力范围里的事情,如果有越权行为。肯定会受到其他机构的约束。也就是说,权力看似分散了,但却很集中,因为在办理权力范围内的事情,其余权力机构根本无权干涉。

改革的研讨会上,张彦就各个改革细节,和在座的众人进行了一番仔细的商议。在座的众人也知道改革势在必行,胳膊也拧不过大腿,于是从最初的反对,变成了顺从,并且积极的投入到改革的研讨会中,对各个权力机构该干什么事情,又分管哪些事情,都进行了一番了解,也好适应改革之后,他们的仕途。

研讨会从早一直研讨到晚上,经过一天紧张的讨论和再讨论,最终定下了一套改革的方案,并将这个改革方案,定成了改革的最终确认书,每一个人,都在这份确认书上签字,表示赞同改革。

当张彦最后一个在这套改革方案的确认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时,提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这些天来的担忧,也终于烟消云散了,换来的是大家一致的赞同。

第二天,张彦便率领众人返回彭城,开始着手实施改革计划。

回到彭城后,张彦率领文武百官,有史以来第一次踏入了皇宫,去向当今的皇帝进行奏报。

刘冯年幼,之前被战马踢伤虽然已经痊愈,但对于朝廷上的政事还没有一点感知,所以便由公孙太后在一旁倾听。

之后,朝臣们纷纷进言,要求改革,并且呈现出一套十分详细的改革方案,直接递给了皇帝刘冯。

刘冯哪里能看得懂这些?还不是转交给了公孙太后,可是当公孙太后看完这套改革方案之后,只觉得头皮发麻,心中暗想道,这可是杀人不见血的改革方案啊,如果这套改革方案实行了下去,那么皇帝岂不是真的形同虚设了?

但转念一想,刘氏皇族至少可以因此而得到延续,至少刘冯不会再遭受杀身之祸。

此时此刻,公孙太后想的很多很多,但无论他作何打算,改革是势在必行,朝廷之上,也由不得她了。

最终,公孙太后无奈的说出了一句“准奏”,便彻底的结束了刘氏皇族传承几百年的至高无上的权力。

此次朝会,张彦一言未发,但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无人提出反对的意见。

之后,张彦便开始大刀阔斧的实行改革,首先废除三公九卿的制度,在朝廷设立内阁,自任内阁的丞相,接着设立尚书台,都察院、大理寺三大权力机构。

由于此次改革的特殊性,所以官员直接由摄政燕王张彦进行任命,陈群被任命为户部尚书,杨彪为吏部尚书,司马芝为刑部尚书,邴原为礼部尚书,华歆为工部尚书,国渊为兵部尚书,王朗为都御史,顾雍为副都御史,董昭为左都御史,孔融为右都御史,蒋济为佥都御史。张昭为大理寺卿,泰山太守诸葛瑾,为大理寺少卿。另外张彦又重新任命一直在野的田丰、沮授二人分别为兵部左侍郎和兵部右侍郎,而司马朗、杜畿、郗虑为大理寺正,其余原有百官,都被张彦进行了合理任命。

另外,作为此次改革的一个重点,军队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张彦废除了原有五虎将军的称号,重新对军队的官职进行了任命,自己自任大将军,统领全国兵马,赵云为骠骑将军,张辽为车骑将军,许褚为卫将军,太史慈为前将军,徐晃为左将军,甘宁为右将军,张郃为后将军,七个人全部挂上将军衔。

糜竺为镇东将军,马超为镇西将军,臧霸为镇北将军,鲁肃为镇南将军,周泰为征东将军,高顺为征西将军,吕蒙为征南将军,高览为征北将军,八个人全部挂中将军衔。

除此之外,张彦更是任命庞德为安西将军,马岱为平西将军,蒋钦为安南将军,李典为平南将军,全部挂少将军衔。

而一些地方上的官员,一律照旧,另外又在各州设立了监察御史,以及大理寺评事,一方面负责监察,一方面负责审案查狱等事情。

改革之后,张彦全力推行新政,并且废除了原有的大汉律例,取而代之的则是经过仔细研讨的新的法律,称之为宪法,明确的将国家的体制写进了宪法当中。除了宪法以外,还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由于这些都是在武德元年颁布的法律,所以这些法律又被称为武德新法。

新法伴随着新的政治体系一起颁布了出来,但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来让世人适应,所以,在这一阶段的时间当中,张彦严令各个机构都打起十二分精神来,一定要将新政贯彻下去。

就在新政推行的第三天,庞统、阿尤布从西域传来了消息,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西域各国都表示愿意和大汉通商,被鲜卑人击败的匈奴人,失去了统治西域的霸权,由于此战损失惨重,使得乌孙人也蒙受了重大的损失,于是乌孙人便将这笔仇恨算在了呼衍辉的身上。只可惜呼衍辉阵亡之后,匈奴人群龙无首,乌孙国内的乌孙贵族看准时机,集体发动了一次政变,纷纷驱赶匈奴人,匈奴人惨遭杀戮,被迫西迁。

除此之外,大宛王子阿尤布在庞统的帮助下,终于回到了大宛国。自从上次大宛国发生了叛乱后,大宛国一直处在无主之中,王室成员都惨遭杀害,只有阿尤布一人逃亡在外,虽然后来大宛国的一个将军带兵平定了叛乱,恢复了大宛国的安定,但是却也不敢称王,只是暂时行使国王的权力,等待着大宛国王子阿尤布的归来。

阿尤布回到大宛国后,便在万众一心的情况下继位为大宛的国王,但是,很快,阿尤布便宣布退位,自称侯爵,并且亲自请求归附大汉,成为大汉的一个藩国,更是甘愿成为大汉在西域的军事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