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页(1 / 2)

但偏偏就是这样的一支看似散漫的军队,却轻而易举的攻进了幽州,大败幽州军,兵临蓟城城下。

幽州地处边塞,民风彪悍,幽州百姓人人习武以自卫,所以,幽州的兵,从来都不是弱兵。

可是,自从上次曹操以雷霆手段血洗了冀州军中层以上的军官,又将那些人满门抄斩,夷灭三族,虽然效果立竿见影,但却也给别的军队造成了极大的恐惧感。

幽州军,是除冀州军之外,袁绍部下最强的一支军队,所以才被安排在幽州的边界上,防止乌桓、鲜卑入侵。但是,冀州军的事情传来之后,幽州军里的军官们都人人自危,都害怕曹操下一个要对付的目标就是他们。

所以,一连半个月的时间,幽州军都士气低迷,将士更是人心惶惶。

就是这样的条件下,蹋顿率领大军攻进了幽州,先攻破右北平,接着又连克是十多个县城,顺带着把渔阳郡也给占据了,最后又带着大军兵临蓟城城下。

这一路上,幽州军曾经多次率军堵截,但都均以失败而告终,将不冲锋,士兵不前,士气低落的厉害。无奈之下,曹真为了振奋士气,带着亲随身先士卒,一马当先,朝着乌桓铁骑的阵营里便冲了过去。

可是,非但没有能够成功的激励起士气,反而身受重伤,险些丢了性命,至今卧床不起。

无奈之下,别驾程昱只好宣布大军暂退到蓟城避难,并且写信给曹操,祈求派遣援军到来。而他则率领全军躲在蓟城里,坚守不战。

乌桓来的都是骑兵,又不善于攻城,所以就坐在城外与城内的敌军干耗着。

当然,蹋顿并没有白坐在这里,他用四万大军围城,一万大军派往各县进行抄略,烧杀抢掠,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一时间,蓟城外面,方圆百里之内的村庄、乡镇、县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房屋被大火付之一炬,田地被铁蹄无情的践踏,百姓死伤无数,方圆百里内,到处都是一片哀嚎,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乌桓人所犯下的罪行,更是随处可见。

程昱站在蓟城的城楼上,瞭望着远方,眼睛所触及到的地方,基本上都是浓烟滚滚的,天地间一派荒凉的景象……

第321章 蹋顿享乐

乌桓,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游牧民族,与鲜卑同为东胡族的一支。

秦朝时,匈奴人马踏东胡,统一了大草原。东胡战败后,其部族四分五裂,其中有一部分民众迁居到了乌桓山一带居住,此后东胡的这部分民众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部落,部落以乌桓山的山名来做为部落的名字,称为乌桓,这便是乌桓族的由来。

汉武帝时期,汉军大破匈奴,将匈奴逐出漠南,乌桓又臣属汉朝,南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驻牧,代汉北御匈奴。

到了东汉光武帝时期,乌桓又从五郡塞外南迁至塞内的辽东、渔阳及朔方等边缘十郡,即今辽河下游、山西河北北部及内蒙古河套一带驻牧。乌桓在两汉时先后两次南迁,逐渐发展壮大,但受汉护乌桓校尉的管辖,不得让其与匈奴通,并且将乌桓人分成若干部落,每个部落设置首领一人,称为大人,各部落乌桓大人开始各自为政,互相攻伐,所以一直没形成统一的部落联盟。

到了东汉末年,乌桓的人口由于连年征战,逐渐减少,加上世仇鲜卑人的侵略,使得乌桓人一直处在内忧外患的阶段,不得不依附着大汉朝生活。

但是,大汉朝也并非是一棵长青的大树,黄巾起义爆发之后,大汉朝名存实亡,昔日一棵茁壮的大树,如今已经变得腐朽不堪。乌桓人于是趁机反抗大汉。掠夺幽州。

常言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汉朝再不济,也不会让乌桓人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撒野。

所以,大汉朝派去了刘虞,擢升了公孙瓒,二人一文一武,配合默契,率军抵抗乌桓人。最终瓦解了乌桓人的进攻。

此战之后,更使得公孙瓒一战成名,白马将军之名,更是在乌桓人中声名大振。

也就是在这次反抗失败之后,乌桓人好不容易积蓄了很久的家底,一下子全部打没了。

不过,上天倒是很眷顾乌桓人,不至于让乌桓人遭受灭顶之灾,公孙瓒、刘虞居然闹翻了,开始明争暗斗。除此之外。好勇斗狠的公孙瓒把视线转移到了诸侯混战的局面中,此后的七八年间。乌桓人才得以有了喘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