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页(1 / 2)

徐晃率军向黄河岸边赶去,途中遇到了一些从河南城逃过来的百姓。得知曹洪已经占据了河南城,河南尹张纮兵退函谷关的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后。徐晃当即让军队停止前进,他在原地静静的思考了半天,最终决定,折道返回虎牢关,不能因为一时义气,而坏了大事。

徐晃率军返回虎牢关,担心自己去狙击夏侯渊上岸的时候,曹洪会率军从背后杀来,到了那时,他腹背受敌,万一被曹军包围,那就糟糕了。

于是,徐晃还是采取了保守的做法,退回虎牢关内,坚守不战,毕竟敖仓是重中之重啊。

此时此刻,位于平皋县黄河渡口的夏侯渊,经过两天的努力,终于成功的扎成了五百个巨大的木排,又从当地找来了许多依靠摆渡生活的人,在威逼利诱之下,让他们驾驶着木排,运送大军过河。

而此时,曹操率领三万大军也已经抵达了这里,在得知夏侯渊未能如期渡河之后,也没有责怪,战场上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的,他在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没想到真的被他猜中了。

但不管怎么样,河内已经被他占领了,曹洪也进入了河南城,至少是一个好的开始。

曹操让大军在这里驻扎,暂时休息,等到渡河之后,前方会有一系列的战斗在等着他,让将士们保持着充沛的体力,比什么都好。而且,曹操也不催促夏侯渊,一切都给他自由发挥的空间。

夏侯渊也考虑到了对岸已经知道了曹军入侵的消息,担心对岸会有所防御,所以精挑细选了两千名善于射箭的弓箭手,做为第一批渡河的军队,其余八千将士都继续留在北岸,静候佳音。

平明时分,黄河上起了大雾,按道理来说,这种恶劣的天气,是不应该出行的,因为有太多的不确定的因素。

但夏侯渊却看到了一个机会,打消了昨日的想法,而是命令全军渡河,在大雾的掩盖之下,朝着黄河南岸驶去。

差不多到午时的时候,五百个载满士兵的木排缓缓的驶到了黄河南岸,此时河面上的雾气已经逐渐散去,至少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

但黄河南岸的景象,出乎了夏侯渊的意料,他的大军顺利在这里登岸,却没有遇到一个人的抵抗,一切都风平浪静的。

但越是这样,夏侯渊越不会放松警惕,往往看似安全的地方,却隐匿着极大的危险。

曹军一经登岸,夏侯渊便立刻派出五百名斥候,去附近侦查一下,看看是否有什么埋伏。

一炷香后,斥候队伍回来了,没有发现任何可疑情况,甚至连人的足迹都看不到,一切都被积雪覆盖着,四周没有一点生命的迹象,这里人烟罕至,就连鸟兽都没有发现几个。

这时,夏侯渊才真正的放心了,在岸边重整队伍,留下一千人负责摆渡,其余人都跟他走,火速前往敖仓。

同时,夏侯渊再次派出斥候部队,到前方打探消息。

半个时辰后,斥候部队再次回来了,向夏侯渊禀告了消息,通往敖仓的道路,已经被张彦部下的虎翼将军徐晃彻底封死,而且徐晃本人,还率领着五千名将士驻守在易守难攻的虎牢关。

除此之外,徐晃的部将杨烈还占据了广武山,将山中唯一的一条道路给彻底封死了,与虎牢关互为犄角之势。

夏侯渊听到这个消息后。便命令大军停下。他对这一带的地形十分熟悉。当年为了讨伐董卓,也曾经走过这一段险路。他知道,要想进兵敖仓,就只有先通过虎牢,再经过广武山,然后抵达,这一路是最快的,也是必经之路。

因为。敖仓就座落在广武山的桃花峪里,别的地方都是陡峭的山路,马匹是肯定不能走的,就算人攀岩而上,也很危险。

这样一来,夏侯渊要想进兵敖仓,就势必要通过虎牢关。可虎牢关又是一个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雄关,要想通过,除非击败徐晃。

夏侯渊驻足思考了半天。觉得这件事应该向曹操报告一声,由曹操做出决定。自己是否要强攻虎牢关。

于是,夏侯渊派遣一名斥候到黄河北岸,去报告此事,而他的大军则停留在原地,静待消息。

曹操接到夏侯渊的报告之后,当即给出了指示,让夏侯渊先兵临虎牢关下,但不要展开攻击,待他率领大军抵达后,再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