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张燕对张杨十分感激,这次一听说张杨有难,便率军来助,也算还张杨一个恩情。
张杨亲自送张燕离开,两人分别之后,还有些依依不舍。
张燕离开之后,其部下便问道:“大当家的,刚才张杨要留大当家的做将军,大当家的为何没有答应?”
张燕笑道:“张杨并非明主,如果我想做将军的话,完全可以去彭城向大将军表明心迹,何须张杨奏请?如今于禁率军抵达了荡阴,我之所以这么急着回去,就是不想错过大将军的军队,想要去会会于禁,通过他向大将军求个官职。”
“大当家的真是高明啊!”
张燕率军离开壶关,袁绍军的斥候看的一清二楚,随即便去通报袁绍这个好消息去了。
袁绍按照沮授的计策,以退为进,虽然撤军了,但并未离开,只是派出小股军队虚张声势的离开,却将大军秘密隐藏在壶关附近。
当袁绍得知张燕果然率军离开壶关后,便开心不已,当即下令大军做好准备,等到张燕的军队走远之后,再去攻击壶关。
第212章 崎岖山路
太史慈率领大军,刚走到襄垣县,斥候便传来了消息,壶关已经被袁绍攻破,张杨狼狈的逃回了上党。
惊讶之余,太史慈急忙询问斥候壶关是怎么被攻破的。
斥候娓娓道来,说于禁率军抵达了荡阴,扬言要攻取邺城,袁绍以救援邺城为由,突然从壶关撤军,张杨、张燕信以为真,不久张燕便率军回黑山。
袁绍在张燕的军队走远后,假扮黑山贼来到了壶关城下,张杨以为张燕去而复返,便疏于防范,结果被袁绍的军队冲开了关门,杀入壶关。
张杨抵挡不住,只好率军退回上党。
太史慈听到斥候的讲述,心急如焚,他急忙命令大军加快速度,一定不能让袁绍攻克上党,否则,他此行的目的还有什么意义?
但襄垣距离上党还有两三百里的路程,即便是太史慈率领骑兵先行,也只有一千余人而已,三千步兵却无法与骑兵同时到达。
而壶关与上党近在咫尺,袁绍攻克了壶关,以大军压境,上党失去了屏障,面对数万袁军的围攻,只怕坚持不了多久。
于是,张纮及时的劝阻了太史慈,对太史慈道:“将军,就算这个时候我们赶回去了,只怕也来不及了。现在将军所要想的不是怎么去救张杨,而是应该怎么从上党安全的退回洛阳。”
张辽道:“将军,军师说的没错,一旦上党被袁绍攻破,我们就是孤军深入。必须想个完全之策。退回洛阳才是。我军在并州没有立足之地。现在袁绍在南,曹操在北,若两军夹击,我军很可能会在并州全军覆没。”
“那你们说,我们该怎么办?”
张纮道:“如果我军由此道一路向南,必然会和袁绍的军队相遇,而且,我军进入并州的事情。袁绍很有可能已经知道了,一旦他消灭了张杨,就会派兵来攻击我们。不知道,除了此道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道路,可以避过上党?”
张纮说最后一段话时,眼睛则望向张辽、高顺二人,他们两个是并州人,对这里的地形,远远比他们还熟悉。在张纮看来。可能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张彦才派遣张辽、高顺二人一同前来的吧。
张辽皱起了眉头。他虽然是并州人,但在并州的时日不多,自从军以来,就一直南征北战,东征西讨,除了这条大道外,他还真不知道有什么路可以避过上党的。
高顺的年纪远比张辽大十岁左右,而且他是猎户出身,年轻时,曾经翻山越岭,更是为了寻求极其罕见的猎物,而纵横山岭之间,所以,他对并州的地形,十分的熟悉。
他见张辽面露难色,便开口说道:“我知道一条路,只不过,这条路太过险峻,而且十分崎岖,不太适合战马行走。即使徒步,也有可能会出现危险。这条路不仅能够绕过上党,更能直通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