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象忙劝道:“主公千万不可如此操之过急,昔日我军攻击徐州,张彦尚且能够将我军击退,如今张彦已经今非昔比,彭城虽然距离此处不远,但张彦岂会不做任何防御?既然主公一心打算代汉自立,不如就潜心发展,等时机成熟之后,才可改朝换代。另外,陛下的手谕中,征召一个叫周瑜的人到朝中担任侍中,这个周瑜属下也有所耳闻,据说是孙策义结金兰的兄弟,孙策率军渡江征伐刘繇时,全凭周瑜献计,不然的话,此人足智多谋,英俊潇洒,且又通晓兵法,是个难得的人才。主公若能将周瑜调到身边听用,必然能够成为主公的左膀右臂,帮助主公成就一番王霸之业!”
袁术听后,眉毛向上轻轻一挑,问道:“周瑜比先生如何?”
“周瑜之才,十倍于我,他就好比是那皓月,而属下只是一颗星辰而已。”阎象比拟道。
袁术哈哈笑道:“先生未免太过自谦了吧?这周瑜到底有没有先生所说的这种才华,一试便知。正好我要派遣孙策前去攻击庐江,就姑且让周瑜与孙策同去,让他为军师,我倒要看看,这个叫周瑜的,到底有多大的能耐,是不是真的像先生说的那样。你且去传令吧!”
“喏!”
阎象应了一声,随即又问道:“主公,那派遣使者到彭城朝见陛下的事情……”
“先生一心为了我好,我又何尝不知,我自会派人前去彭城,一面朝见陛下,一面与张彦言归于好。”
“主公英明!”
阎象离开之后,便去草拟公文,让孙策率军一万,前去攻打庐江,并让周瑜担任先锋。而袁术则派遣袁涣为使者,携带千金,由雷薄、陈兰二人护送,前往彭城,朝见天子,并谢陛下封赏之恩。同时,也想与张彦重归于好。
孙策自从江东兵败回到历城之后,一直处在闷闷不乐之中,雄心壮志的去博取霸业,结果却功败垂成,反而回到历城之后,又被袁术的部下讥笑。
同时,孙策也恨透了张彦,本来他前去夺取江东,形势一片大好,但怎料张彦会派军支援,反而结连祖郎、焦已等山贼,和刘繇军队一起攻击,使得他腹背受敌,渐渐失去了在江东的根基。
如果不是张彦的出现,或许孙策早已经击败了刘繇,有了夺取江东的资本。
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孙策败回,颜面尽失,不仅失却了脱离袁术的良机,反而连那传国玉玺也无法要回,当真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好在其旧部都辗转回到了身边,否则的话,他真的会郁闷死。
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如今的孙策,也只好继续待在历城,等待良机。
这日,孙策正在校场与诸将切磋武艺,忽然舅父吴景一脸高兴的走了过来,一看见孙策,便大声喊叫道:“伯符!”
孙策见吴景一脸喜悦,步履轻盈,手中更是拿着一份檄文,便暂时停了下来,上前问道:“舅父,唤我何事?”
“伯符,你的机会来了。你看看这是什么!”吴景将檄文递到了孙策的面前。
孙策接过檄文,打开之后,细细一看,便皱起了眉头,问道:“袁术让我率军一万前去攻打庐江,并承诺事成之后,便让我做庐江太守?舅父,这是真的吗?”
“这是袁术的心腹送到这里,更是由阎象亲笔拟写,错不了。不仅如此,更是让周瑜担任你的军师,与你同去。伯符啊,这次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虽然我们在江东惨败,但攻取庐江之后,你就可以担任庐江太守了,虽然未能成功脱离袁术,但却可以阳奉阴违,暗中招揽兵马,假以时日,以你的勇略,再渡过江去,去争夺江东,必然能够成功!”吴景道。
孙策哈哈笑道:“好,好的很!我一定要把握住这个好机会,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把庐江给攻下来!”
于是,孙策点齐旧部,又派心腹前去舒城通知周瑜,让周瑜帮其想办法,他自己则带着旧部,前往居巢,带着袁术的檄文,前去接管屯驻在居巢的一万兵马,准备攻击庐江。
……
与此同时,董承携带圣旨,渡过黄河,抵达了邺城。
袁绍听闻董承带着圣旨到来,热情的接待了董承,董承也向袁绍宣读了册封他为骠骑将军的圣旨,并给了袁绍征召荀彧、荀攸、郭嘉、程昱、田丰、沮授、许攸、审配、逄纪、郭图、辛评入朝为侍中的手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