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军以为徐州兵退了,都在清扫战场,谁也没有料到徐州兵会去而复返,一时间乱作一团,加上又无法阻挡,竟然又被张彦等人驱走两里多路,斩首一千八百余级。
张彦见袁军退远,便不再追逐,重新带着将士回到了袁军伏击的地方,看到那些葬身火海或死在钝器之下的徐州兵,心中都有些伤感。
张彦让人清扫了一下战场,抬走阵亡的士兵尸体,统计了一下阵亡的将士,约有一千多人。而被烧伤的,竟然高达两千多人。
通过这一战,也让张彦意识到,他的铁甲军团,也并非是无敌的。这一次之所以有如此惨败,也给了张彦一个深刻的教训,让他从今以后,不管面对任何敌人,都不可以再产生轻敌的心里。
一行人缓缓的退回了朱虚城,谁知道尚未抵达朱虚城,便撞见了张纮、孔融、刘备等人,他们在三百重步兵的保护下,前来寻找张彦,并告知张彦朱虚城被袁军大将张郃占领的消息。
张彦一听到这个消息,顿时是一阵惊讶,没想到这一次不仅中了埋伏,损兵折将,就连朱虚城也被袁军给占领了。他带着重骑兵,迅速的返回朱虚城,等到城下的时候,朱虚城里早已经没有了袁军的动向。
进入朱虚城后,张彦这才知道,袁军带走了朱虚城里的所有粮草。
气急败坏的张彦登时下令,所有骑兵脱去重铠,卸去马铠,轻装上阵,跟随他一起直接追了过去。
张郃带着粮草辎重,根本走不快,张彦轻装前进,很快便追了上来。
张郃见后面有追兵追来,数量也比自己所带领的多,只好放弃粮草辎重,直接退走。
张彦重新截获了这批粮草辎重,又追逐了张郃数里,这才带兵回了朱虚城。
朱虚城重新回到了张彦的手里,张彦更是重新整顿了一番兵马,连同孔融、刘备都继续屯兵在这里。
不过,通过这一次和袁军的交锋,让他严重的意识到了重骑兵、重步兵的不足之处。他把这次的战败全部归罪在自己的头上,并且陷入了深深的自责。
当夜,张彦躺在床上辗转难眠,脑海中一直在想着该如何运用军队。
从秦朝,一直想到清朝,节选出各朝各代优秀的兵种进行比较,最后发现,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铁骑,正是他所需要的兵种。
蒙古铁骑由成吉思汗一手创建,并由成吉思汗的继承者代代相传,是那个时代一支与众不同的骑兵部队。
骑兵,也在成吉思汗的手中发挥到了极致,并成为横扫那个时代的战争机器。
而蒙古铁骑取得作战胜利的基础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单一简洁的组织体制是其军队的显著特征。
标准的蒙古铁骑野战部队由三个骑兵纵队组成,每个纵队有一万骑兵,大体相当于一个现代骑兵师。
每个骑兵纵队包括十个骑兵团,每团一千人;每个骑兵团包括十个骑兵连,每连一百人;每个骑兵连包括十个骑兵班,每班十人。
所有骑兵一般都是骑马作战,但是假如许多马匹垮掉,那么一部分士兵就只好在骑兵部队的掩护下立于马后进行射箭。
典型的蒙古铁骑中大约有百分之四十是从事突击行动的重骑兵,重骑兵的主要兵器是长枪,每个士兵还带一柄短弯刀或一根狼牙棒,挂在腰间,或者置于马鞍上。
而百分之六十蒙古铁骑则以轻骑兵为主,他们除了戴一头盔外,身上不披盔甲。轻骑兵的任务是侦察,掩护,为重骑兵提供火力支援,肃清残敌以及跟踪追击。
轻骑兵的主要兵器是弓,这是一种很大的弓,张力强,射程远。除此之外,他们还随身带两种箭,一种比较轻,箭头小而尖利,用于远射;另一种比较重,箭头大而宽,用于近战。跟重骑兵一样,他们也有一柄很重的短弯刀或狼牙棒,或者一根套索,有时还带一支头上带钩的标枪或长枪。
为了确保和加强骑兵的机动性,每个蒙古骑兵都有一匹或几匹备用马。这些马紧跟在部队的后面,在行军过程中,甚至在战斗进行时都可以随时用来更换。换马是按接力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可以保证安全,对完成预定的任务影响最小。
蒙古骑兵都是从当时训练得最好的士兵中选出的,他们从三、四岁开始就被送入沙漠戈壁中的学校,进行严格的骑马射箭训练,因此他们具有驾驭马匹和使用武器的惊人本领。比如,他们能在快速撤退时回头射击跟在他后面的敌人。他们很能吃苦和忍耐严酷的气候条件,不贪图安逸舒适和美味佳肴。他们体格强壮,只要一点点或者根本不需要医疗条件,就能保持身体健康,适应战斗的需要。随时服从命令是他们的天职,人人都能严守不怠。纪律已形成制度,这在那个时期的其他地方还未有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