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页(1 / 2)

杨松闻言眼睛一瞪,抽出腰间宝剑刺入面前阎圃胸膛道:“我本不欲杀你,交由国师处置,或许日后我等还有同殿为臣之时。可你不容我,我便不能留你!”

阎圃被一剑穿心悔恨交加,想不到一生筹谋,今日却死于小人之手。他对着杨松喷出一口鲜血,而后气绝毙命。

“张鲁已死,余者不究!皆放下兵刃,迎国师入城!”城上城下的杨松、杨柏一齐对士卒喊道。

士卒、百姓见张鲁已然败亡,将官皆已投降,哪里还有反抗之理?纷纷放下兵器,大开城门迎南烨入城。这一战除张鲁身死,祭酒军全军覆没之外,南郑士卒百姓再无一人伤亡。

南烨入城之后张榜安民,大赏士卒。杨松、杨柏因献城有功,皆有重赏。待二人欢喜退下之后,马云騄在南烨身边冷哼道:“如此背主之徒,夫君留之何用?”

众将听马云騄一说纷纷附和,也都不屑杨松为人。郭嘉此时出言替南烨解释道:“杨松背主求荣纵然为人不齿,但功赏过罚方显国师威严。杨松、杨柏虽背张鲁,但对国师有功无过,岂能擅杀?”

赵云道:“今日二人能背张鲁,来日便可能背叛国师,国师用人还当谨慎。”

张松在帐下笑道:“国师有识人之术,必不会被小人所乘。”

南烨闻言一笑道:“小人难防之处在于众人不知其是小人,如今杨松秉性我等尽知,小心防范也就是了。何况天道循环报应不爽,说不定来日他便身首异处不得好死。我等坐看便是。”

众将听南烨如此一说也就不再多言。果不其然,三日之后降将张卫扬言为兄长张鲁报仇,领兵冲入杨松、杨柏府邸,将二人斩杀。随后南烨以不遵军令,擅杀功臣唯由,将张卫处死。至于张卫行事的背后有没有南烨纵容就不得而知了。

张卫死后汉中之事才算了结。张鲁麾下之将,只有先前跟随张卫攻打葭萌关的杨昂、杨任在张鲁死后投降南烨保全了性命,其余有名有姓的文武包括张鲁都死于内斗,而那些五斗米教的信徒在南烨斗法取胜之后也都成为科学大道的坚定拥护者,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南烨得到汉中之后,属地南北连成了一片,从北往南分别是西凉、司隶、益州、荆州、交州和扬州的一半。如果将西凉分为凉州与雍州,再从交州分出广州的话,南烨就占据了七州之地,一跃成为天下第一诸侯,取代了曹操之前的地位。而刘璋一降,张鲁一死,中原争霸的诸侯便只剩下南烨、曹丕、刘备、孙权四家。

当南烨从汉中回兵交州之时,孙、曹、刘三家也都得到了南烨攻占益州、汉中的消息,天下诸侯不禁为之震动。就在各路诸侯忧心忡忡,担心南烨趁势横扫天下之时,南烨却选择了偃旗息鼓兵回交州,这让三家诸侯都同时松了口气。

孙、曹、刘三家如此小心也不是没有道理。曹丕与南烨有仇就不必说了。孙权之前虽与南烨结盟,可是周瑜却没少算计南烨、刘备这两位盟友,甚至还起了杀心,自然要有所防备。刘备倒是坦然,认定南烨仁义又一直与自己为盟,不会攻打自己,可是诸葛亮却不得不防。

所谓的政治,就是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用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在曹操一家独大之时,三家曾联合抗曹。此时南烨与曹操的位置对调,孙、曹、刘就算联盟抗南也说的过去。

第777章 南烨平定汉中地 三分鼎立多国师(12)

南烨不是不想尽快结束乱世一统天下,可是自从赤壁之战以来,他便一直在攻城略地,却没有机会消化这些占领的地盘。十万远征军几乎都分散在各地,成了本地的防卫驻军。所以他不得不停下进攻的脚步修养一番。

孙、曹、刘三家同样需要休整。曹操和夏侯惇、夏侯渊等几个大将一死,曹魏内部势力便进入了重新洗牌的阶段。之前有南烨、刘备、孙权三个大敌在侧,曹营众将尚能一致对外,此时干戈一止,内部矛盾就凸显出来。恐怕只有先解决了内忧,曹丕才有机会再对外用兵。

刘备新得豫州之地,正是休兵养民之时。诸葛亮的才华此时得以施展,一面助刘备练兵,一面帮刘备稳定民心,又效仿南烨大力发展商业。由于豫州的地理位置特殊,几乎在曹丕、南烨、孙权三家诸侯的包围之下,所以正好发展商业,互通三家有无。

当初曹丕为了用刘备做挡箭牌,抵挡南烨进攻的脚步,特意让出司隶以东的几座城池给刘备。这一行为虽然阻挡了南烨的进攻路线,但也阻挡了南北想通的贸易路线。诸葛亮就是利用这一点,将豫州打造成了南北货物贸易的集散地,从中获取了大量利润用于军事建设。而且由于曹丕治下没有了钱庄、镖局,境内钱票和交子的兑换也只能求助于关系较好的刘备,这又让诸葛亮抓住机会狂赚了一笔笔手续费。

孙权得到徐州全境之后也没闲着,开始大力发展陆军。徐州丹阳山险,百姓好武成风,自古便是盛产精兵之地。孙权便在当地招募士卒,训练丹阳兵,增强陆战实力。

三路诸侯各自有事要忙,南烨自然也不清闲。北地西凉有恢复西域通商,打通丝绸之路的工作。司隶地区几经战乱,洛阳、长安皆遭战火,百姓十不存一,战后重建是个大问题。荆州与刘备、孙权接壤,虽说南烨与两家依然保持联盟关系,可防人之心不可无,部署兵力防备两家突然反目来袭是重中之重。还有益州的蛮汉关系,汉中的宗教纷争,都是南烨需要关心的问题。

事情千头万绪,若放在以前,南烨打死也忙不过来。可是此时南烨却不用事事操心,他麾下自有一群文武官员帮他摆平一切问题。

文臣之中以十四人最得重用,分别是:戏志才、郭嘉、贾诩、庞统、徐庶、陆逊、诸葛瑾、田丰、沮授、陈宫、陈群、法正、钟繇、刘晔。

武将之中同样有十四人深得南烨器重,分别是:典韦、周仓、赵云、杨雄、马超、庞德、黄忠、高顺、甘宁、太史慈、张辽、徐晃、张郃、魏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