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鲁听阎圃一说顿时醒悟,他是双重身份,除了一方诸侯之外,还是一教之主。假如是投降其他诸侯,张鲁还有自信保住教主地位,照样受信徒供奉吃香喝辣。可是投降南烨的话,不但诸侯地位难保,恐怕这教主地位也保不住。宗教斗争有时可比政治斗争还要残酷。
绝了投降的念头之后,张鲁便开始调集人马守城。别看经过葭萌关、阳平关两战,张鲁损失了数万人马,可这南郑毕竟是张鲁老巢,城中还有三万精兵。另外南郑百姓十有八九是五斗米教信徒,不管是真信也好,假信也罢,这些百姓都不敢违抗张鲁命令。随着张鲁一声令下,竟然发动了十万信徒协助守城,几乎城中所有青壮都上了城头。
当南烨看到城上密密麻麻的人群便是一惊。从装束上南烨就能看出城头那些搬运滚木、礌石备战的青壮都是城中百姓,而不是张鲁士卒。这个发现非但没让南烨感觉轻松,反而让他觉得棘手。两军交锋和屠杀百姓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典韦、魏延等将对于南烨的顾忌并不理解,在他们看来凡是与南烨作对的就是敌人,既然那些百姓自愿上城协助张鲁,就等于是做出了与南烨交战的选择,也就应该做好在战场上牺牲的准备。
郭嘉、赵云等人倒是十分理解南烨不愿杀伤百姓的心情。名声好坏且放在一边不谈。单从利益上来说,张鲁一败这些百姓便会成为南烨治下百姓,南烨自然不忍心杀害。
新投南烨的张任、严颜等将并不像郭嘉、赵云那样了解南烨。他们只是佩服南烨仁慈,感觉自己遇到了明主。
第771章 南烨平定汉中地 三分鼎立多国师(6)
既然不能强攻南郑杀伤百姓,南烨便决定用计取之。可是究竟如何用计,南烨却心中没底,只能命众将集思广益。
张松道:“国师欲取此城,我看还要落在杨松身上。”
南烨知道杨松是个贪财小人,可是小人不代表没有原则。比如杨松的原则便是收钱办事,收了钱不办事这种没底线的事杨松还从没做过,因此也一直没有让南烨失望。不过南烨不敢肯定出卖张鲁这种卖主求荣的事会不会碰触到杨松这个小人的道德底线,更不知道张鲁在杨松心中价值几何。
思考片刻之后,南烨发现在场最了解杨松的还是在汉中住过一段日子的张松。于是问道“子乔有几分把握说服杨松来投?”
张松微微一笑道:“那便看国师肯用多少金银了?”
南烨听张松一开口就明白了杨松为人。看来这是一个只要有钱连爹妈都敢卖的主儿,而南烨最不缺的就是钱。南烨哈哈大笑道:“他要多少我便给他多少。”
张松对于南烨的财大气粗早有耳闻,可就算南烨有钱,怎么带进城去贿赂杨松还是个问题。钱票、交子虽然方便,可是汉中没有钱庄无法兑换。直接携带黄金千两,那不是摆明了要去行贿?张松想了一番试探南烨道:“贿赂杨松也不必太多金银,只要一件宝物即可,就怕国师不肯割爱。”
南烨奇怪问道:“不知子乔所言是何宝物?”
张松道:“我听闻刘璋宝库之中有一件黄金掩心甲,便是张鲁也觊觎多年。若有此铠,必能说杨松来投。”
南烨听张松一说还真有印象,因为这件黄金铠甲还是一件可以卡化的宝物,给南烨增加了两颗将星。不过黄金质地又重又软,这件金甲穿在身上除了亮晶晶的好看之外并无一点实用价值,所以南烨吸星之后就放回了府库。
黄金甲这种华而不实的物品南烨还真没什么舍不得,当时便道:“别说区区一件金甲,便是十件金甲能换城中百姓不死也是值得,我这就命人赶往成都去取。”
众将见南烨国师重视百姓胜过宝物,心中不由敬服。郭嘉出言道:“国师命人取宝还需几日工夫,我等不妨暂且退兵,令城中松懈,待宝物取来正可命人混入城中。”
南烨从郭嘉之言退兵阳平关,并命士卒砍树伐木打造器械,用以迷惑张鲁。城中张鲁闻听南烨退兵当时大喜。命人打探之后方知南烨是回阳平关打造攻城器械,这让他又不由忧虑起来。
张鲁对众将道:“南烨见我城中军民一体,不敢强攻,现已退回阳平关打造器械。待其器械造好再至,难免一场血战,不知诸公有何妙计破敌?”
阎圃笑道:“南烨此举何其愚也!他能打造攻城器械,我等亦可打造守城器械以应之。主公还可趁此良机训练城中百姓,待南烨再来,此城只会更难攻打。”
张鲁闻计大喜,他之前征召百姓匆忙守城,这些百姓手无寸铁又没经过训练,尽管人多势众却没有什么战斗力。如今南烨一退,张鲁正好有机会训练百姓,配发兵器。虽说不能在短时间内训练成精兵,但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经过训练的民兵总比两眼一抹黑的百姓要强的多。
张鲁依计而行,命麾下唯一的武将杨柏负责训练民兵,阎圃、杨松二人负责领人出城伐木,打造守城器械。
数日之后,孟达从成都给南烨送来了黄金铠甲还运送了一批金珠宝物供南烨使用。南烨问张松道:“何人可以为使去说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