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页(1 / 2)

曹操问计大喜道:“公达果然妙计!邺城不可急拔,我等暂且收军。如今禾稼在田,恐废民业,待秋收后再来取之不晚。”说罢便命各营收兵回许昌。

南烨和关羽比曹操先到许昌,替曹操镇守许昌的荀彧接到二人之后不敢怠慢,好吃好喝好招待。不过却有一点,便是不让他们离开许昌,请他们一定等曹操回来封赏之后再走。

郭嘉暗中对南烨道:“关云长乃曹孟德之将,奉令不离许昌也就是了。法师只是出兵抗袁,与曹孟德并不统属。如今袁绍已灭,荀文若还要强留法师在此,恐怕要对法师不利,还请法师早行。”

南烨奇道:“我助孟德铲除袁绍,尽得四州之地,荀文若为何对我不利?”

郭嘉笑道:“法师怎么聪明一世糊涂一时?非是荀文若要不利于法师,恐怕是那曹孟德要对法师不利。法师不是曾对下官等人说过: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南烨若有所思道:“奉孝之意是说孟德战胜袁绍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我了?”

郭嘉道:“正是此意!曹孟德已有司隶、徐州、兖州、豫州四州之地,若再得了冀、青、幽、并四州,天下大半尽入其手。能与之抗衡者除法师之外还有何人?”

南烨也曾想过总有一天要和曹操翻脸,可是却没想到曹操会下手这么快,按说二人刚刚合力对抗袁绍,关系应该还在蜜月期才是。于是有些犹豫道:“奉孝确定孟德会在此时动手杀我?”

郭嘉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道:“曹孟德不会杀法师,也不敢杀法师。可是要对付法师,此时正是绝佳机会。荀彧、荀攸、程昱、李儒皆智谋之辈,不会轻易放法师离去。这是他们不知法师本领心意,他们若知法师心中大志,便是拼着被世人咒骂背负害贤背义之名,也要乘机诛杀法师。”

南烨听完郭嘉一番话不由叹了口气。他斩杀袁绍众将的时候已经在算计曹操,被人称作世间奸雄的曹操又怎么可能不算计自己呢?或许有袁绍这个共同的敌人在时,曹操没什么想法,可是袁绍一死,曹操下一个目标肯定就是自己了。这与交情无关,只是立场不同,若论交情,曹操和袁绍还是铁哥们呢。

想了片刻之后南烨道:“既然孟德为了仁义之名不会杀我,我若不告而别岂不落下口实,反让曹孟德知我心中之志。奉孝可有计策助我瞒天过海?”

郭嘉想了想道:“嘉观曹孟德对关云长格外器重,也是惜才之人。想必不会马上绝情来杀法师,多半先要将法师收为己用,法师若不怕冒险可如此这般……”

南烨听完郭嘉之计连连点头,也不急着离开许昌,该吃吃,该喝喝,就等曹操回来。让南烨没想到的是曹操还真没让他久等,基本上前后脚就回到了许昌。这让南烨感到十分不解,莫非袁绍之死没有加快曹操统一北方的进程吗?

很快南烨心中的问题就有了答案,袁买继位,袁术旧将被启用,这些都是南烨没有想到的。按照原本的历史,有袁谭、袁尚在,怎么也轮不到袁买这个小屁孩继袁绍之位。袁术更是死在了袁绍前面。可是此时袁买、张勋、杨弘等人却代替袁谭、袁熙、袁尚、高干登上了历史舞台。看来官渡之战的进程虽然被南烨加快,可是曹操要一统北方还需要些时日。

曹操回到许昌之后自然先是大宴群臣赏功罚过,不但是他自己麾下文武个个封赏,就连南烨带来的十员战将和郭嘉都各有封赏,唯独南烨没有封官。别人只道南烨官居极品封无可封,只有曹操心里还在纠结是要给南烨封官,还是将他杀死。

第595章 曹袁鏖兵战官渡 南关合力过五关(14)

许昌街头已是夜深人静,曹操府邸书房之中却依然灯火通明。四大谋士齐聚于此,正与曹操商议一件机密事。

曹操先问荀彧道:“文若,光华法师在许都这些时日可有异动?”

荀彧摇头道:“法师近日只是联络镖局处理缴获辎重,并无异动。麾下兵马也无异样。”

李儒眼中精光一闪道:“如此说来法师也非未卜先知,若是他知我等一路密议,此时恐怕早离许昌。”

程昱道:“既然法师尚无知觉,主公何不乘机杀之,以绝后患?”

荀攸道:“主公不可!此事我等已然商议一路,法师天下知名,百姓敬重。主公若杀之无名,恐怕民怨四起。何况荆州刘表、西凉马腾、扬州孙策、冀州刘备皆与法师相善。主公杀法师定落下口实与诸侯,届时诸侯并起来伐,主公危矣。”

李儒道:“此时不杀后患无穷,有刘备学圃之例在先,主公切不可再心善手软。”

荀彧道:“刘备有何功绩?岂可与法师相提并论?百姓不知刘皇叔者多矣,可不知大道圣人者又有几个?法师斩董卓,杀李傕,战袁术,诛袁绍皆是为国除贼为民除害之举,主公杀之是不仁。法师曾救主公之父,又助主公战败袁绍,主公杀之是不义。若无端杀法师,主公仁义之名禁毁。”

曹操考虑再三道:“法师偏安交州不毛之地并无称雄野望,又数次助我成事。诸公以为可否劝法师来投?”